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 告朔 ”。
“告月”是古代中国礼仪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初一)举行的告庙听政仪式,又称“告朔”。该仪式要求诸侯在宗庙向祖先禀告政务,并颁布当月政令。
在闰月中,虽然不举行正式的告月仪式,但诸侯仍需进行简化版的宗庙朝拜,体现对祖先祭祀的延续性。
这一制度将宗教祭祀与政治治理相结合,反映了周代“敬天法祖”的统治思想,是研究先秦礼制的重要切入点。更多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公羊传》相关章节。
告月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告和月两个字组成。告的拆分部首为告部,拼音为gào,表示告知、通告的意思。月的拆分部首为月部,拼音为yuè,表示月亮、月份的意思。
告月是《诗经·小雅·告月》中的一句诗句,意思是通知、告知月亮。这里的月指的是月亮。
将告月转化为繁体字的写法为告月。
在古代,告字的写法略有差异,通常可以写作 "吿","吿"由 口和告两个部首组成,表示通过口传达信息。月字的写法基本与现代无异。
1. 这个通告是为了告月明天的会议时间和地点。
2. 姐姐写了一封信告月她即将结婚的喜讯。
告月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新词,例如:
告知(gào zhī):通知、告诉。
告示(gào shì):公告、布告。
告别(gào bié):辞别、离别。
通告:告示、宣告、报告。
保密:保守、不泄露、隐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