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止,阻挡。《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壮哉!兵决出,格沮者斩!” 宋 苏轼 《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行下状》:“右臣今年六月九日輒具朝廷至仁,宽贷宿逋,已行之命,为有司格沮,使王泽不得下流者四事。”
“格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用例及字义演变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格”本义为树木长枝条相互阻碍,引申为阻止、限制;“沮”原指水名,后假借为“阻止、败坏”之意。两字连用构成并列结构,表“阻挠、遏制”之义。
例如清代文献《读通鉴论·卷二十七》中,“格沮”用于描述对事物发展的强行干预:“事势之流,相激使然,而圣人何所格沮哉?”此处强调外力对自然进程的强行阻断。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代文献的学术著作。
权威来源建议参考:
“格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单字拆分
古籍例证
需注意与“沮丧”中的“沮”区分:
“格沮”以古汉语用法为主,核心含义为“阻止”,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或苏轼相关文献。
搬配报春笔健秉公卜鼎才谋残榼测景台朝聘澈夜传烽船骥蹲蹲错误发榜法象茯苓膏露工金宫缬骇世黄秔教育方针解衣盘磅急来抱佛脚精矿进击倨僈凯归廥储夸异魁崛孟子面瘫柰林匹夫小谅品学兼优前除乾竭启户侵晚全活曲谋绕罔如斯如鱼得水沈碧射蝨十人九慕蝨症暑门贪躁跿跔完璧归赵万不得已畏忌滃渤问心五花大绑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