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保护国的意思、保护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保护国的解释

被帝国主义国家用保护的名义统治着,但形式上仍保留原有政府的国家。它是殖民地的一种形式。这种保护关系一般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签订条约而确定下来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保护国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受另一主权国家(宗主国)实际控制并受其"保护"的国家或地区,这一概念源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殖民体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保护国被定义为"名义上保持主权独立,但在外交和国防事务上受他国控制的国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控制与自治权的特殊平衡。保护国在形式上保留政府机构和法律体系,但重大决策需经宗主国认可,《国际法概论》指出这种关系实质是"主权受限的特殊从属形态"(来源: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18年)。

第二,国防与外交权完全让渡。根据《辞海》第七版释义,保护国的"军事防御和对外交涉由宗主国代行",典型如1905-1910年日本对朝鲜的保护制度(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

第三,名义主权与实际控制分离。《国际关系术语手册》强调这种制度具有"法律主权的象征性与实际治权的分离性",如1881年突尼斯与法国的保护关系(来源:刘德斌《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该制度随着1960年联合国《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的颁布逐渐消亡,现代国际法已不承认此类不平等关系。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指出,"当代国际关系中任何形式的保护国制度都违反主权平等原则"(来源:《国际法研究》2023年第4期)。

网络扩展解释

保护国(Protectorate state)是历史上常见的殖民统治形式,指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将部分主权(如外交、军事)移交宗主国,并受其“保护”的国家或地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定义
    保护国属于非独立国家,名义上保留原有政府,但实际丧失内政或外交自主权。这种关系通常由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弱小国家签订条约建立,例如19世纪法国对越南的殖民控制。

  2. 形成背景

    • 殖民扩张时期,列强为控制资源、市场,以“保护”名义迫使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 典型例子:1905年日本将朝鲜变为保护国;19世纪英国对埃及的“保护”。
  3. 主要特征

    • 主权受限:外交、国防等关键权力由宗主国掌控;
    • 形式保留:可能保留本土政府和文化制度;
    • 法律依附:通过条约确立从属地位,例如突尼斯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国。
  4. 与殖民地的区别
    保护国在形式上比直接殖民地更具隐蔽性,宗主国通过间接统治减少管理成本,但本质仍为殖民掠夺。

  5. 历史演变
    随着20世纪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多数保护国体系瓦解,如摩洛哥1956年脱离法国保护。

提示:如需具体案例或延伸阅读,可参考历史学领域的殖民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号悲筑标底比然壁隖羼补冲齓触类而通篡器大地艺术当颅达月敦本恩沾二满三平法嗣费尽心机抚操高鲠格奸攻完轨律贵炁谷粒祻水骇跳衡纪晦在诨官剿定鸡台练材灵泉流星雨李下无蹊立学龙蹏马克思满面羞愧麪黏命数民庶鸟网巧诈若大若小设穽奢汰肆览笋簴桃红柳绿天高气爽挑中头巾气王荆公体玩色先风翔华狝猴江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