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伏的意思、俯伏的详细解释
俯伏的解释
[lie prostrate] 趴在地上;表示低头屈服
俯伏姿势
详细解释
(1).俯首伏地,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六韬·发启》:“弭耳俯伏。” 汉 贾谊 《新书·阶级》:“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至一大门,势侔楼阁,门有数人俯伏而候。”《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赦 等听见,俱俯伏在地。” 鲁迅 《铸剑》:“这时满城都议论着国王的游山,仪仗,威严,自己得见国王的荣耀,以及俯伏得有怎么低,应该采作国民的模范等等。”
(2).弯着身子。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 伍子胥 )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
词语分解
- 俯的解释 俯 ǔ 向下,低头,与“仰”相对:俯身。俯视。俯瞰。俯首。俯临。俯拾即是。俯仰。 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俯允。俯念。俯恤(请求对方体恤)。俯察。俯顺
- 伏的解释 伏 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隐藏:伏兵。埋伏。 农历划分夏季最
网络扩展解释
“俯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ǔ fú,其核心含义为趴在地上,通常用于以下两种语境:
一、基本释义
-
表示屈服或敬畏
指身体完全贴地,体现对权威、神明或强者的屈服、恐惧或极端崇敬。
- 例:《史记·苏秦传》中“俯伏侍取食”,体现因畏惧而卑微的姿态;
- 《红楼梦》中贾珍父子“在棺前俯伏”,则表达对逝者的敬重。
-
形容弯身动作
部分文献中表示弯腰或蜷缩身体的动作,不一定完全贴地。
- 例:《吴越春秋》描述伍子胥“俯伏而走”,指弯身快速移动。
二、使用场景
- 历史/文学场景:多用于描述臣子对君主、平民对权贵的服从,或宗教仪式中的虔诚姿态(如《圣经》中“俯伏敬拜”)。
- 现代延伸:衍生词“俯伏撑”指一种身体贴地的健身动作,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三、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匍匐、伏地、跪拜
- 区别:“匍匐”侧重爬行,“跪拜”强调屈膝行礼,而“俯伏”更强调全身贴地的静态动作。
四、权威文献参考
- 汉典:“趴在地上;表示低头屈服”;
- 《新书·阶级》:“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体现社会等级中的敬畏表达。
如需更全面例证,可参考《史记》《红楼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俯伏》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身体屈服或低头致敬。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为矢旁。由于这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所以笔画不算太多,一共有8画。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形容人们低头致敬或屈从的姿态。
在繁体字中,俯伏的写法为「俯服」,也有相同的意思。在古时候,人们常使用「俯」字来表示低头、屈服的动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汉字写法。
一些关于俯伏的例句可以是:
1. 在面对权威的时候,我们应该俯伏而不是抗拒。
2. 表示感激之情,他俯伏在地,向先辈致敬。
与俯伏相关的词语可以是:
1. 屈服 - 意思也是指低头致敬或屈从,与俯伏的意义相似。
2. 谦卑 - 强调谦虚和谦逊的态度,也可以涵盖低头致敬或屈服的含义。
相反的词语可以是:
1. 挺拔 - 意思是站得直直的,与低头屈服相反的姿态。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答的话,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标点符号布笔仓卒之际操戈同室颤笃笃樔处充朝除坛醋溜鱼弹丸脱手钓奇丢盹锻修犊鼻裈独鹤沸踊风饕负利率负乱高才绝学贡余勾盾豪俊惶畏毁拆诲人不倦活铮铮胡诌乱说颊上添毫井牧进营廓然伦类逆折磐萦杷头陪京佩离疲弊签补千古计签贴桥桁奇警情实秋播取证汤汤儿山形烧镫少气无力松垮套括添线通幽博士颓堑琬碑望门寡武宫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