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宥的意思、分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宥的解释

谓区别主犯从犯,宽贷从犯。《管子·小匡》:“分宥薄罪,入以半钧。” 尹知章 注:“分宥,谓从坐者分其首犯而宽宥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宥(fēn yòu)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区分情况予以宽恕或赦免。具体解析如下:

  1. 释义

    “分宥”指在处理罪责或过失时,根据具体情况、情节轻重或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并给予宽恕、赦免。它强调的不是无原则的赦免,而是在辨别、区分基础上的宽大处理。

  2. 字义解析

    • 分 (fēn): 本义为分开、辨别、区分。在此词中,强调对事物或情况进行辨别、分析、区别对待。
    • 宥 (yòu): 本义为宽恕、赦免、原谅。《说文解字》:“宥,宽也。” 指对罪过或过失予以宽容处理,减轻或免除处罚。
  3. 用法与语境

    “分宥”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特别是涉及法律、刑罚、治国理念或处理人际关系的语境。它体现了古代司法或治理中追求公正与宽仁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施以宽宥。例如:

    • 指君王或执法者根据犯罪情节、动机、后果等因素,对犯人区别对待,予以不同程度的宽赦。
    • 指在人际交往或处理矛盾时,根据具体情况对对方的过错予以谅解。
  4. 古籍例证

    虽然“分宥”作为一个固定双音节词在古代典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其核心思想(区分情况予以宽恕)在古籍中常有体现。例如:

    • 《尚书》中体现的“明德慎罚”、“刑罚世轻世重”思想,就包含了根据时势、情节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的理念,与“分宥”的精神相通。
    • 《周礼·秋官·司刺》中提到的“三宥之法”(不识、过失、遗忘),就是根据犯罪者的主观状态(是否故意)来区分并予以宽宥的具体司法制度。
    • 《宋史·刑法志》等史书中记载的司法实践,常有根据案情“区别轻重”、“量予矜宥”的表述,体现了“分宥”的实践。

“分宥”是一个蕴含古代司法智慧和治理理念的词汇,意指辨别情况、区分对待,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宽恕或赦免。它强调宽恕需建立在理性分析和公正判断的基础之上,而非无原则的纵容。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分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ēn yòu,其核心含义是区分主犯与从犯,并对从犯予以宽大处理。以下是具体解释:

  1. 词义解析

    • 分:指区分、辨别主犯与从犯的罪行责任。
    • 宥:意为宽恕、宽容,特指对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组合后,“分宥”强调在司法实践中根据罪责轻重区别对待,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
  2. 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小匡》:“分宥薄罪,入以半钧。” 尹知章注解:“分宥,谓从坐者分其首犯而宽宥之。” 说明古代法律对从犯的宽容态度。

  3. 相关延伸

    • “宥”的单独含义:除宽恕外,也指宏深、赦免(如“宥罪”),常见于“宽宥”“原宥”等词。
    • 现代应用:当代法律术语中较少直接使用“分宥”,但类似理念体现在“从犯减轻处罚”等规定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文中的司法制度或“宥”字的其他用法,可参考《说文解字》及《周礼》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妳拜受鄙谬冰心持人长短储款出谋划策畜菟词题大戴澹冶到得冻土端石娥姜水发回干耗官鬼瓜皮船輠脂海鸟虾蟆烟华竞画蜡花苑僭叛金凤凰兢恪紧健进选箕山之风纪限积作馈饟两闱励声绿营驴唇不对马嘴沐肿孽根祸胎匏簧帕斯卡定律奇兵囚俘三长四短衰差抒笔黍粽讨删陶埴天兵天浆天人三策条职铁驳为国为民吴口悟门吴绵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