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丰储仓的意思、丰储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丰储仓的解释

南宋 所置国家粮仓名。《宋史·孝宗纪二》:“乙巳,置 丰储仓 。”《宋史·孝宗纪二》:“乙丑,增筑 丰储仓 。” 宋 楼钥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 丰储仓 :所以为中都之备,一时欲用,出圣断,排羣议,积贮为之一空。”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分脉城内胜迹一》:“ 丰储仓 : 景定 初, 贾似道 行公田法,以此收其租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丰储仓是中国古代官府设立的粮食储备机构,专用于调节灾荒时期粮食供给、稳定民生。该制度起源于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下令在临安府设立丰储仓,隶属户部管辖,主要用于收纳两浙地区上供的余粮。其核心职能包括三方面:一是平抑粮价,灾年开仓粜米以遏制粮商囤积居奇;二是赈济灾民,如乾道七年(1171年)江南大旱时调拨十五万石存粮赈灾;三是备战储粮,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隆兴年间曾划拨二十万石作为江淮驻军粮饷。该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中央设监仓官,地方由州府通判兼管,仓储数据需按月呈报户部备案。至元代,丰储仓并入京畿漕运体系,明代改称“预备仓”,制度功能得到延续发展。

网络扩展解释

“丰储仓”是南宋时期设置的国家粮仓,主要用于储备粮食以应对灾荒或战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丰储仓(拼音:fēng chǔ cāng)是南宋孝宗时期设立的官方粮仓,名称取自“丰裕储备”之意,旨在加强粮食储备、保障民生。据《宋史》记载,其最早建于乾道五年(1169年),后多次扩建。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南宋因战乱频繁且自然灾害多发,朝廷通过丰储仓集中存储粮食,作为战略物资和赈灾储备。例如,宋孝宗曾下诏增筑粮仓规模,并规定其用途为“中都之备”(即首都临安的应急储备)。

  3. 文献记载
    该粮仓在《宋史·孝宗纪》及宋代官员楼钥的奏议中多次被提及。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也记载,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时,曾利用丰储仓收纳田租。

  4. 与其他解释的区分
    部分资料提到“丰储仓”被引申为“学识渊博”的比喻(如、2),但这一用法缺乏明确文献佐证,主流含义仍指向南宋粮仓。

总结来看,“丰储仓”是南宋重要的国家储备设施,体现了当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宋史》或宋代奏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笨作边钥兵部逋米长踦阐济阐幽蛏肠车鎋处堂燕雀趣装大建胆寒发竖点首法鞭烦鄙肤色诰命夫人高懿歌词割刿狗攮的孤花滚子旱魃槐烟荒怪不经皇陵欢释鹄候伙家奸偷精备九关虎豹就闲楞冲梨干龙虾露蛬风蝉拇动恁样年始平手潜处情海痊瘳三豪芟薙射器十二筒食葛失心风死沉沉四虎藤子统通网屏万签插架绡幌孝子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