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钗斷帶的意思、分钗斷帶的詳細解釋
分钗斷帶的解釋
喻夫妻離異。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上》:“ 夏侯氏 父母曰:‘婦人見去,當分釵斷帶。’”《藝文類聚》卷三二引 南朝 梁 陸罩 《閨怨》詩:“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釵時。”亦作“ 分釵劈鳳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劉王氏》:“﹝縣令﹞乃賦一詩刻諸墓上雲:‘分釵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晚概愆。’”亦省作“ 分釵 ”。 元 龍輔 《龍輔女紅馀志·蓮枝帶》:“ 荀奉倩 将别其妻, 曹洪 女割蓮枝帶以相贈,後人‘分釵’即此意。”
詞語分解
- 分钗的解釋 見“ 分釵斷帶 ”。
- 帶的解釋 帶 (帶) à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帶子。皮帶。領帶。一衣帶水。 像帶子的長條物:帶鋼。帶魚。聲帶。 車輪胎:車帶。外帶。 區域:地帶。溫帶。 佩戴,披挂:帶孝。帶劍。 隨身拿着:攜帶。帶挈。
網絡擴展解釋
分钗斷帶是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比喻夫妻因感情破裂或外力被迫分離。原意指将金钗分成兩段、衣帶截斷,象征夫妻關系的徹底決裂。該成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含中性色彩,既可表達被迫離别的無奈,也可暗含破鏡難圓的遺憾。
核心出處
- 晉代史書:最早見于晉代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上》的記載“婦人見去,當分钗斷帶”,記錄漢代婦女被休棄時的習俗。
- 南朝詩歌:南朝梁代陸罩《閨怨》詩“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钗時”進一步深化了意象,賦予其文學情感表達。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分钗”與“斷帶”兩個動作并列構成)。
- 應用場景:多作謂語,用于描述夫妻離異或永久分離。例如:“戰亂年代,多少夫妻分钗斷帶,天各一方。”
- 讀音注意:“分”為多音字,此處讀作fēn(區别于表示身份、職分的fèn)。
延伸對比
- 近義詞:分钗破鏡(側重器物碎裂)、勞燕分飛(側重被迫分離)。
- 反義詞:破鏡重圓(關系修複)、琴瑟和鳴(夫妻和睦)。
該成語承載着中國古代婚姻關系的文化隱喻,通過钗與帶的斷裂,生動映射出封建時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動處境。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钗斷帶(fēn chāi duàn dài)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分開情侶或夫妻,斷絕關系。這個成語的部首是钅和帶,總共有11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
在中國古代,特别是唐代,婦女使用一種特殊的頭飾,稱為“髻钗”,用來固定發髻。髻钗由發飾和發夾組成,發夾又稱為“帶”。因此,分钗斷帶也意味着分開婦女的頭飾,暗示着夫妻或情侶之間的分離。
在繁體字中,分钗斷帶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中文的書寫方式存在多種形式,有時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分钗斷帶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表示分開情侶、夫妻或其他關系的解散。例如,可以說:“他們分手後,彼此之間就像分钗斷帶一樣,再也沒有聯繫了。”
一些與分钗斷帶相關的詞語有分離、分道揚镳和疏遠等。這些詞語的意思都與分開關系有關。
與分钗斷帶相反的詞語是團結、固定、默契等,這些詞語表示保持關系的穩定和緊密。
以上就是關于分钗斷帶的含義、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