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膺的意思、搏膺的详细解释
搏膺的解释
捶击胸口。表示愤怒、不平或哀痛。《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 梦大厉,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於帝矣。’” 明 王世贞 《说部·短长上》:“ 卢生 等将就坑,搏膺而叹曰:‘天乎!余之无罪也。’” 清 侯方域 《吴伯裔伯胤传》:“ 伯裔 妇 程氏 尝使人伪为 裔胤 状,立於父前,父輒以手摩之而喜,既乃审其妄,坐土坑上搏膺而呼曰:‘ 裔胤 皆何往乎?老人安归乎?’”
词语分解
- 搏的解释 搏 ó 对打:搏斗。搏击(奋力进击)。搏战。搏膺(捶胸,表示愤怒)。肉搏。拼搏。 跳动:搏动。脉搏。 捕捉:搏噬。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膺的解释 膺 ī 胸:义愤填膺。 接受,承当:膺选(当选)。膺赏。膺受。荣膺。 讨伐,打击:膺惩。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搏膺”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发音与结构
- 拼音:bó yīng(、)。
- 字形结构:“搏”为左右结构,“膺”为半包围结构(网页)。
-
基本含义
指用手捶击胸口,多用于表达愤怒、哀痛、自责或不平的情绪(网页、)。这一动作在古代文献中常作为强烈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
出处与典故
-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描述晋景公梦见厉鬼捶胸控诉的场景(网页、)。
- 明代王世贞《说部·短长上》中也有“搏膺而叹”的用法,体现悲愤之情。
-
使用场景
- 文学表达:常见于古文或成语,如“搏膺长叹”。
- 现代引申:可比喻内心极度懊悔或愤慨,但现代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网页)。
-
综合释义
该词融合了动作(捶胸)与情感(愤怒/哀痛),具有仪式性和象征性,多见于历史、文学语境(网页、)。
建议进一步查阅《左传》或成语词典(如网页、)了解具体典故。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生硬套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搏膺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一个人拍胸又拍手,表示强烈悲痛、懊悔或者对自己的失误感到非常内疚的样子。下面是关于搏膺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搏膺的部首是手部(扌)和肉部(⺼),它总共由15个笔画组成。
来源:搏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这本中国古代的史书中。
繁体字:搏膺的繁体字为搏應。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写法中,搏膺的“膺”字可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肉部),下面是“冏”(凶部)。
例句:他在面对失败时,搏膺感慨万分。
组词:搏膺无法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更多的词汇。
近义词:悔恨、内疚、痛心等。
反义词:释然、满意、坦然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