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诏书。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右 银臺 路雪三尺,凤詔裁成当直归。” 元 陈樵 《送李仲积北上》诗:“峩峩 黄金臺 ,凤詔求贤材。”参见“ 詔书 ”。
“凤诏”是中国古代对皇帝诏书的一种雅称,其来源和含义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凤诏”字面由“凤”(凤凰)和“诏”(皇帝的命令)组成,字面含义为“凤凰衔来的诏书”。它特指古代皇帝颁布的诏书,象征诏令的权威性与神圣性。
古代诗词常以“凤诏”代指重要诏令,衍生出多种别称:
现代语境中,“凤诏”可引申为极其重要的指示或指令,但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日常使用较少。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诗词引用,可查阅《邺中记》或唐代文学作品。
《凤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凤凰的谕令或凤凰所发的函。凤诏也可以指代凤凰产下的雏鸟。
凤 (fèng):部首是一日鸟,总笔画数10
诏 (zhào):部首是言,总笔画数14
《凤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史记·平准书》中,用于形容中国古代帝王的御诏。后来,这一词汇逐渐扩展意义,用于指代凤凰发出的命令或谕令。
繁体字"凰詔"可以用来代替简体字"凤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所以《凤诏》这个词的书写方式也有所差异。在古代的汉字书法中,凤的写法可能比现代的简化字更为繁复,而诏的字形也可能略有变化。
1. 皇上下了一道凤诏,命令全国各地停火停战。
2. 凤凰的凤诏传来,意味着好运即将到来。
凤凰、御诏、诏书、诏令、诏命
圣旨、皇上的谕令、君王的敕令
凡人的指令、平民的命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