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牌名。又名《铜人捧露盘》。双调,有七十九字、七十八字和八十一字等四体。
“金人捧露盘”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名与起源
该词牌又名《铜人捧露盘》《金人捧玉盘》《上西平》等。其名称源于汉代典故:汉武帝曾在神明台铸造铜仙人像,手托玉盘承接露水以求长生,后世文人以此意象创制词牌。
词体格式
属双调词,常见四体:七十九字、七十八字、八十一字等。以宋代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梅花》为正体,前八句五平韵,后九句四平韵。汪元量名作《越山云》即属此调(例:“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个别文献中引申为“权贵奉承”的象征,形容趋炎附势的行为,但此用法在现代语境中罕见,需谨慎考据。
建议在文学分析中以词牌名为核心解读,注意结合具体词作理解其意境与历史关联。
金人捧露盘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受宠若惊的样子。形容一个人因为被人赞扬、受到尊重或受到重视而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表现出过分的谦虚和自卑。
成语《金人捧露盘》的拆分部首为:“金、人、捧、盘”。其中,“金”在金字旁,“人”在人字旁,“捧”是手部偏旁,“盘”是皿部偏旁。
成语《金人捧露盘》共有9笔画,其中“金”3画,“人”2画,“捧”8画,“盘”9画。
《金人捧露盘》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陈时期的《陈书·南琼王传》中。当时,南朝宋武帝刘裕评价诸王,举荐南琼王刘兴宗的才德和功绩,并说他“恭敬若有捧盘之礼”。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成为成语。
繁体字《金人捧露盤》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只是字形略有差异。
在古时候,成语《金人捧露盘》的写法和现在基本相同。
他获得了这个奖项后,他的表情就像受宠若惊的《金人捧露盘》一样。
受宠若惊、受宠若惊、感到高兴、谦虚、自卑感
感到荣幸、感到满足、感到光荣、感到高兴
不在乎、不在意、冷漠、无动于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