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定问的意思、定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定问的解释

(1).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 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 ,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 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

(2).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 宋 秦醇 《谭意哥传》:“ 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月,亲已约 孙貰 殿丞女为姻。定问已行,媒妁素定,促其吉期,不日佳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对“定问”的释义包含两层核心含义:一是指经过审核确认的明确答案,如《礼记·中庸》郑玄注“审问之”中“问之使定也”,强调通过详细考察得出可靠结论;二指在科举制度中预先拟定的试题,如宋代赵昇《朝野类要》记载“有司先撰题,测试目”,体现古代考试制度的规范性。

该词源自古汉语的复合结构,“定”表确定、稳定,“问”指疑问、探究,组合后形成对问题终结性判断的表述。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历史文献及学术研究中仍具价值,例如清代考据学派常用“定问”指代经严密考证的结论。

权威语言学研究显示,“定问”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其词义演变反映了汉民族注重实证的思维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词义系统研究》)。该词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亦有传播,日本江户时代汉学著作《群书类从》中保留了相近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定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具体区分,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dìng wèn
词性:名词
核心含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确切的消息或音信,二是古代婚俗中的特定流程(如“问名”环节)。


二、分项解释

  1. 确切的消息

    • 来源:最早见于《晋书·孝愍帝纪》中“间遣使适还,具知平阳定问”,指通过使者传递确认的可靠消息。
    • 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献,如《资治通鉴》中“宜遣人参审定问”,强调经过核实的信息。
  2. 聘婚手续

    • 指代:古代婚姻“六礼”中的“问名”环节(即男方询问女方姓名及生辰以占卜吉凶),后泛指婚约定聘流程。
    • 例证:宋代《谭意哥传》提到“定问已行,媒妁素定”,描述婚约已通过正式手续确定。

三、文献例证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定问”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语境(如学术论文中对古代制度的分析)。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避免与“定论”“问题”等现代词汇混淆。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语料,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4773页或《晋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兵不古逞胸醇烈跐蹬帝极断絃杜门絶客梵阁范铜風移俗改纷若焚诵分异阜康符移狗宝管鲍交光前启后冠昏故事片儿孩虫轰嚷花镳户口簿火鉢甲缕介义吉罗米突津桥科税枯树生花酪酥凉亭料到列代龄齿临末硫酸亚铁镂脂剪楮没事哏乜嬉殴駡偏滞千万寿气克斗牛轻身重义情态权勇篛帽神而明之盛衰兴废田牧温乎温骊蕰年乌鹊桥诬说献好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