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灯心。《梁书·诸夷传·扶南》:“復东行 涨海 千餘里,至 自然大洲 。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法苑珠林》卷四四:“堂内长明灯,鼠衔灯炷,烧诸旛盖,遂及精舍,七重都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灯心草》:“ 吴 人栽蒔之,取瓤为灯炷。”参见“ 灯心 ”。
“灯炷”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灯炷”指油灯中用于吸油燃烧的芯线,即灯芯。它通常由灯心草等植物纤维制成,作用是引导油料燃烧发光(《本草纲目》提到吴地人用灯心草制作灯炷)。
“炷”本义为灯芯,形声字,从火、主声。单独使用时:
古代医疗中有用灯炷燎烤脐部急救的记载,如烘热灯炷刺激婴儿复苏。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诗词赏析或中医文献。如需查询更多例句,可参考《汉语辞海》或《查字典》等工具书。
灯炷是指照明时所用的燃烧物或装置。在古代,人们用灯炷来点亮夜晚的黑暗。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
灯炷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是由火字旁和各字旁组成的,表示用火烧照明的物品。
繁体:
繁体字为「燈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对灯炷的写法有多种变体,如「燈竹」、「燈爐」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略有差异。
例句:
1. 房间里的灯炷暗淡无光。
2. 她点燃了灯炷,给屋子带来了明亮的光芒。
组词:
组词的话,可以有「灯炷台」、「灯炷油」、「灯炷烟」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灯芯」、「灯油」等。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黑暗」。
帮凑边旅边障残寒窗隔楚材吹胡瞪眼大八件当街刁萧斗脣合舌都然伐矜非但風馳雨驟丰获赋禀坩贝罗赶罗缟衣綦巾鸿縻华北环帔俭葬乩笔戒步计谋祲沴锦质绝笔刻着奎堂浪沫霖漉迈志蛮花绵软弭服命命鸟抹彩攀弄陪装颇牧钱钞青衣人儒衣沙咤利生辰吉帖沈愈诗秩手策双枚叔服顺举説不过死人颓阙頽址屠剔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