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礮的意思、大礮的详细解释
大礮的解释
1.发掷石弹的武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2.古代一种爆6*炸性武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3.口径大的火炮。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 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时间更远: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卿”之
- 礮的解释 礮 à 同“炮”。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礮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大礮”一词可能存在用字偏差或来源特殊。根据现有资料分析:
-
字形辨析
“礮”是“炮”的异体字,古代多指投石机或早期火炮(如《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抛石器械)。因此“大礮”可能指大型攻城器械,例如重型投石机或火炮。
-
相近词参考
搜索结果中提及的“大僇”(dà lù)意为“处死示众”或“重大耻辱”,与“礮”无直接关联。若您实际想查询的是“大蠭”(dà fēng),则指《山海经》中记载的巨型蜂类生物。
-
使用建议
由于该词未见于常规词典,建议:
- 核对原文用字准确性
- 提供更多上下文背景
- 若指军事器械,可进一步参考《武备志》《火龙经》等古籍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古代“礮”常与“砲”通用,例如《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提到“发石车”(即礮车),宋代火药武器发展后逐渐指代火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炮(dà pào)是指一种巨大的火炮,通常用于军事和炮击目标。该词的拆分部首为火(huǒ)和包(bāo),共有10画。下面将介绍该词的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词语。
《大炮》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的发展。古时候,火器开始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大炮作为一种火炮类别出现。在汉字的演变中,大炮的繁体写法为「大砲」。在中国历史上,大炮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大炮」可以写作「大鐃」或「大筘」。这些写法展示了古人对大炮形状的描绘,加强了字形的象形意义。古代人们使用这些汉字写法能够清晰地表达火炮的特点和用途。
以下是一些与「大炮」相关的词语:
- 火炮(huǒ pào):指各种炮类,包括大炮在内的所有火器。
- 迫击炮(pǒ jī pào):是一种轻型的炮兵武器,用于间接射击。
- 加农炮(jiā nóng pào):也称为巡洋炮,是一种远程炮兵火器,用于炮击敌方目标。
举个例句:
- 军队使用大炮进行炮击,以有效摧毁敌方据点。
- 在这次演习中,他们成功地发射了大炮。
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