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戥子。《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内中或有戥秤轻重,银色高低不一,尽要补足。” 陈士榘 《三大6*纪律八项注意》:“我们曾犯过一些错误,把商人、小贩的货物也没收了,甚至连药铺里称药的戥秤也拿来了。”参见“ 戥子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戥秤汉语 快速查询。
戥秤(读音:děng chèng)是一种传统的小型杆秤,主要用于精确称量贵重物品或药材。该词由“戥”和“秤”组合而成,其中“戥”字从“星”从“戈”,本义与细小、精准相关,后引申为精密称量;“秤”则为衡量轻重的器具。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戥秤专指“称量金银、药品等的小秤”,其精度可达厘(0.01克)或分(0.1克)级别。
从结构看,戥秤通常由木质或金属秤杆、铜制秤盘、砝码(俗称“戥子”)组成。其设计符合中国古代度量衡体系,尤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如《本草纲目》中记载药材配比时,需“以戥秤分毫不得差”。历史文献《天工开物》亦提到,明代金银交易“必用戥秤较准”。
主要用途包括:
引用来源:
戥秤(拼音:děng chèng)是一种传统精密衡器,主要用于称量贵重物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用途
戥秤又称戥子,属于小型杆秤,专门用于称量金、银、贵重药材(如人参、雪莲)及香料等细微重量的物品。其精度可到分、厘单位(约0.01两),古代也用于药材调剂和商业交易中的补足重量差。
结构与原理
由三部分组成:
历史与发展
据传为宋代刘承硅发明,唐代至宋代逐渐完善计量单位,从非十进制的“两、铢”演变为十进制“两、钱、分、厘、毫”。明代实物如“万历年造”戥秤,最大称量可达60两(约2.25千克)。
文化与收藏价值
因用料考究(如象牙、乌木杆)和工艺独特,戥秤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高品位收藏品。现代常用于祝福寓意,如“称心如意”。
示例用法:
白钱白兔公綳场面播种参表澄浄沉著痛快灯事调经发噤防堤罚誓凤距垓下歌甘之若素河东戒黑龌逭劳加鞭蹇裳剪纸片儿击败紧急措施寄孥絶甘分少诀门科枝控卷褲纨蜡美人牢坑良贞流晖露英明赏不费蜺字浓浊破译破云濮鈆千里足衾裯枷锁轻凉青壮年虬虎裘马人尽其才容堂申令拾拣瘦骨嶙嶙説人家台杂田原听命体帖威力纬説无愧衾影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