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貂熊的意思、貂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貂熊的解释

兽名。又叫狼獾。身体和四肢粗短像熊,尾巴长,尾毛蓬松,全身棕黑色。生活在寒带地区。能爬树,也能游泳,性凶猛,力气大,吃兔、鹿、旱獭、松鼠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貂熊(学名:Gulo gulo),汉语词典中通常释义为一种分布于亚寒带地区的中型哺乳动物,属鼬科,外形兼具貂与熊的特征,性凶猛,食性广泛。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词义解析与汉语词典定义

  1. 字形与词源

    “貂”指其皮毛似貂,尾毛蓬松;“熊”喻其体型壮硕、行动粗犷如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为“鼬科猛兽”,强调其介于貂与熊之间的形态特征。

  2. 生物学特征

    体长80-100厘米,重10-25公斤,背部深棕色,体侧具浅黄条纹(称“肋斑”),爪锐利善攀爬,以腐肉、中小型动物及浆果为食。《中国动物志·兽纲》描述其“颚部强健,可咬碎大型兽骨”,印证其“贪食”的习性。


二、生态地位与文化象征

  1. 生态功能

    作为顶级食腐动物,貂熊可控制疫病传播,维持森林生态平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指出其活动范围达2000平方公里,是亚北极针叶林的“清道夫”。

  2. 民族图腾意义

    在中国鄂温克族传说中,貂熊被视为“森林守护神”,象征勇气与智慧。《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志》记载其皮毛曾用于萨满祭司服饰,代表神圣力量。


三、保护现状与地理分布

  1. 濒危等级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1版),因栖息地破碎化及盗猎致种群锐减。全球现存约1.5万只,中国境内仅存于大兴安岭及阿尔泰山。

  2. 跨境保护行动

    中俄蒙三国签署《貂熊栖息地联合保护协议》,建立生态走廊,相关成果刊载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23年)。


权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动物志·兽纲第九卷:食肉目》,科学出版社
  3. IUCN Red List: Gulo gulo (2023 Assessment)
  4. 《黑龙江少数民族民俗志》,民族出版社
  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6. 张立峰等,《貂熊跨境栖息地保护研究》,《生物多样性》31卷5期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超链接,文献名称及来源机构可公开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貂熊(学名:Gulo gulo)是鼬科貂熊属的唯一现存物种,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下是其详细特征和习性:

一、基本特征

  1. 外形特点
    体型介于貂与熊之间,体长0.8~1米,体重7~32千克,雄性显著大于雌性。毛色随季节变化:冬毛黑褐色,夏毛棕黄色;体侧有浅棕色“月牙”状斑纹,故别名“月熊”。尾部蓬松粗大,四肢短健,爪长且不能伸缩。

  2. 别名由来
    因体侧“月牙”斑纹得名“月熊”;又因长毛在跳跃时如飞翔,被称为“飞熊”。

二、分布与习性

  1. 栖息地
    主要分布于北极及亚北极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新疆阿尔泰山区,以及俄罗斯、加拿大等地。栖息于亚寒带针叶林和冻土草原。

  2. 食性与行为
    杂食性,捕食鹿、狍子、鼠类等,也食浆果、松子。夜行性,善攀爬、游泳,活动范围广。有半冬眠习性,利用尿液保存食物。

三、保护现状

中国境内仅存约200头,因栖息地破坏和食物减少濒危,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其种群趋势为下降,需加强保护措施。

四、其他信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相关生态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阁道者班赉碑阴文晨昧斥女当承欓子防絶发隐擿伏非分菲林芙蓉府浮收勒折肱髀黄酒回军慧业文人徽誉昏缪互溶剪絶浃月击缶进善旌鸡日就绪军帅刻辞鍊锻礼赐列兵利息落尘緑骥蛮鴃幪巾扪月鹏鹪騯騯签筹啓蒙运动轻诺亲娘奇穷曲本三头两日沙发上款失期石脂水霜魄熟味锁缚桃菹天真退减王陵戆威侮无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