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德的意思、砥德的详细解释
砥德的解释
砥砺德行。《淮南子·道应训》:“ 文王 砥德脩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之一:“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
词语分解
- 砥的解释 砥 ǐ 〔砥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国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细的磨刀石:砥石。砥砺。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专业解析
"砥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于磨练、修养品德。它源自"砥"的本义——质地细腻的磨刀石,引申为磨练、砥砺;"德"则指道德、品行。因此,"砥德"形象地比喻像用磨刀石打磨刀剑一样,持续不断地修养、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境界。
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及典籍用例,"砥德"的详细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修养品德的过程:指通过自我要求和实践,不断锤炼和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自省。例如《淮南子·道应训》中提到:"砥德砺材",强调通过磨练来提升品德与才能。
- 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蕴含着对理想人格和崇高道德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指向一种精神高度。《史记·伯夷列传》有"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之语,这里的"砥行"与"砥德"意近,指磨练操行以建立名声。
- 坚韧不拔的意志体现:如同磨刀需要耐心和坚持,"砥德"也意味着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需要克服困难、抵御诱惑,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力。
典籍例证参考:
- 《淮南子·道应训》:明确使用了"砥德砺材"的说法,将修养品德与锻炼才能并列,体现了古人对全面人格培养的重视。
- 《史记·伯夷列传》:虽用"砥行",但其核心含义与"砥德"相通,都强调通过磨练(砥)来提升道德品行(德/行),是理解该词精神实质的重要佐证。
"砥德"生动地描绘了个人在道德层面进行自我磨砺、追求卓越的持续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砥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砥砺德行”,即通过自我磨炼来提升道德修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在品德上不断自我磨砺和完善,强调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培养高尚的德行。
- 单字拆解:
- 砥:原指细密的磨刀石,引申为“磨炼、修养”,如“砥节砺行”。
- 德:指道德、品行,如《论语》中“为政以德”的“德”。
2.文献出处
- 古代典籍:
-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文王砥德脩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 指周文王通过修养德行、改善政绩,使天下归附。
- 南朝鲍照《与伍侍郎别》诗云:“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 强调以砥砺德行成就卓越。
3.现代应用
- 语境:多用于强调个人修身或教育领域,如“青年当砥德修身,方能担大任”。
- 近义词:修身、砺行、修德。
4.文化内涵
- 儒家思想中,“德”是立身之本,“砥德”体现了传统文化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与“克己复礼”“见贤思齐”等理念一脉相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典和沪江词典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珪饱阅迸跃本秩不忮不求参度长名榜车用汽油冲锋陷锐璁珩寸功迭縠恶语伤人六月寒公职荷丝滑膛昏钝火车站胡螓检驭矫躩髻发旧制蠲絜拒马叉子看盘旷霁昆弥擂木两界会子寮寀柳衙龙章凤函骂大街柰何漂凉带刺平面图劈扑坡土恰意请吏亲豫趣风蓉城善恶扇枕温衾少才深尤受岁梯山头年外合里应微波炉文化参赞无胈闲翫萧寥淅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