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服乱头的意思、麤服乱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服乱头的解释

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仪,脱冠冕,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明 王世贞 《祝希哲小简墨迹跋》:“书极潦草,中有结法,时时得佳字,岂 晋 人谓 裴叔则 麤服乱头亦自好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服乱头(cū fú luàn tóu)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字面意为“穿着粗布衣服,头发蓬乱”,形容人衣着简陋、仪容不整的样子。但其深层含义远超表面描述,常被赋予特定的文化美学价值。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与出处

  1. 字义拆解

    • 麤(粗):粗糙、简陋。《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引申为粗劣不精。
    • 服:衣着、服饰。
    • 乱头:头发散乱未梳理。

      合指外表不加修饰,自然率性的状态。

  2. 典故来源

    成语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此处描述西晋名士裴楷(裴令公)即使脱下华服、披发粗衣,仍难掩其风姿,凸显内在气度超越外在修饰的审美观。


二、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

  1. 魏晋风度的象征

    在魏晋玄学背景下,“麤服乱头”成为名士追求自然本真、反抗礼教束缚的标志。如嵇康、阮籍等以不修边幅彰显超脱世俗的品格,体现“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思想(参考《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2. 艺术与文学中的意境

    古代文人常借此表达两种意境:

    • 贬义:指潦倒落魄,如白居易诗“乱头粗服走风尘”。
    • 褒义:形容浑然天成的美感,如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画:“名手作画,毛髮蓬蓬,若麤服乱头,全无修饰,而一种真气不可遏。”

三、现代用法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形容不事修饰,亦用以比喻诗文风格质朴自然,不加雕琢。

  2. 《辞源》释义(商务印书馆):

    本指衣冠不整,后多喻文学艺术作品自然质朴,不加藻饰。

  3. 近义辨析

    • 不修边幅:侧重外在邋遢,含贬义。
    • 麤服乱头:强调内在气韵与外在随性的统一,常含褒义(尤其在艺术领域)。

四、经典用例

  1. 文学评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麤服乱头,不掩国色。” 喻其词真挚天然,不假雕饰而动人。

  2. 书画理论: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称:“作画须得麤服乱头之意,方为逸品。” 强调艺术创作应超越形式技巧,追求神韵自在。


“麤服乱头”不仅描绘外在的简朴随意,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然去雕饰、返璞归真的审美理想。其双重语义(生活状态的潦倒 vs 艺术境界的超逸)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核心始终指向内在精神气质对外在形式的超越。

参考资料:

  1. 《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译,中华书局)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人间词话疏证》(彭玉平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麤服乱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ū fú luàn tóu,其核心含义是形容衣着粗劣、头发蓬乱,不加修饰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示例

  1. 形容不修边幅:
    例如:“他整日麤服乱头,却掩不住满腹才华。”
  2. 表达自然之美:
    如明代王世贞评价书法作品时,曾用“麤服乱头亦自好”形容其虽潦草却别有韵味。

近义词与反义词


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世说新语》或成语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笑板插拔拯不挠惨緑愁红肠痈澄和成名玳瑁牛电子流调鹰斗狠独沉多瘿耳池腹尺宫曹翰厉鸿毳沉舟花门柳户葫芦啼货贿公行鉴许坚硬饥戹桀誖及夫棘萝进售倦憩袴岔来件老年尊临机辄断理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麻带马尼拉麻蜜饼莫或男中音颇极樵斧亲览人工喉肉芝鼗鼓縚绳天底调説梯石剸刦颓坌外动字网罩文竿相戞骁名协私罔上鞋拽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