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盗的意思、大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盗的解释

(1) [grand larcenist;arch-embezzler]∶盗窃财物众多或盗窃活动猖獗的人

(2) [usurper]∶指窃国篡位者,非法夺取最高权力者

详细解释

(1).盗窃财物众多或进行盗窃活动猖獗的人。《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吕氏春秋·孟夏》:“ 颜涿聚 , 梁父 之大盗也,学於 孔子 。”

(2).指大强盗。《绿野仙踪》第八回:“ 仲彦 道:‘弟係緑林中一大盗也。’”

(3).指窃国篡位者。《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李贤 注:“大盗谓 王莽 篡位也。”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我 高祖 创业, 太宗 成之,三后继统,王猷如一。大盗间起, 开元 中兴。力倍造化,功包天地。” 王琦 注:“大盗指 韦武 诸贼臣,以其谋危宗社,故曰大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盗”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实施重大劫掠或破坏社会秩序的罪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特指“以暴力手段进行大规模抢劫或危害社会的盗匪”,常与“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现象相关联。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汉语大词典》指出“大”在此处作程度副词,强调犯罪规模与危害性,“盗”本义为偷窃,组合后词义发生扩大,引申为通过非法手段攫取重大利益者。这种词义演变在《庄子·胠箧》中已有印证:“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揭示古代社会对“大盗”的双重认知标准。

历史典故中,“盗跖”作为春秋时期著名起义领袖,在《史记》《荀子》等典籍中被塑造为“大盗”典型,这种文学化处理使词汇承载了统治阶级的价值评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语义演变研究显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着“破坏社会基本准则的强势掠夺者”这层隐喻义。

权威典籍《康熙字典》收录该词时特别标注其双关性:既指具体犯罪行为,也喻指违背道义准则的权势者。这种语义特征在《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如梁山好汉多被官府称为“大盗”,实则包含反抗暴政的复杂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大盗”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了多来源的权威释义及用法:

  1. 基本含义
    指盗窃财物数量庞大或犯罪活动猖獗的罪犯。例如《后汉书》中提到的“大盗移国”即用此义()。

  2. 延伸释义

    • 大强盗:形容手段凶悍、影响恶劣的强盗,如“蜘蛛大盗横行大厦”中的用法()。
    • 窃国篡位者:比喻非法夺取国家政权的人,如“非法夺取最高权力者”()。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或政治语境。
  3. 文化语境与示例
    该词可用于文学或口语中,例如造句“我爱你,甚至愿陪你当鸳鸯大盗”(),体现夸张的情感表达。此外,网络游戏中“大盗”也被用作怪物名称(),但此属特定场景引申义。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巨盗”是近义词,强调盗贼的强大或危害性()。而“窃国者”则侧重政治层面的非法夺权。

总结来看,“大盗”既可指具体犯罪行为,也可引申至政治、文化领域,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究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具体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报喜不报忧步罡常姓朝上车份楚泽麤衣恶食道顺打头阵雕紊定例丁一确二二清罚约浮椒伉伉革流归土还望皓练红茵銗镂皇僚魂楼减算謇正警厉尽勾鯨谿经训金印紫绶决正癞狗良俊嘹朗令质笠泽旅币緑峥峥蠓虫面誉明导墨林女儿节飘藩坠溷嫔然破茬前旆曲贷丧尽天良商庚摄水失路世喭素分速禄飒拉殄伤文过无量劫逍遥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