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打抱不平的意思、打抱不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打抱不平的解释

[help victims of injustice;defend sb. against an injustice;right wrongs and defend innocence] 遇到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红楼梦》

详细解释

帮助受欺压者打击强横的人。《红楼梦》第四五回:“昨儿还打 平儿 ,亏你伸得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裡去了?气的我只要替 平儿 打抱不平儿。”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十九回:“其实像他这种爱打抱不平的人,正是十二分看不破。”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一:“他们昨天在城里替一个不相干的家伙打抱不平,跟人打过一架,回来之后还兴高采烈地谈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打抱不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ǎ bào bù píng,其核心含义是遇见不公平的事时,主动帮助受欺负的一方,体现伸张正义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2. 来源与结构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仗义执言、见义勇为 欺软怕硬、见死不救
扶弱抑强、拔刀相助 欺贫重富

4. 延伸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红楼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详细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打抱不平

打抱不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指的是为了维护正义或为了无辜者而采取行动,与其平时的行为水平不一致,通常发生在见到不公正和不公平的情况下。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打”、“抱”、“不”、“平”四个字,它们分别是“手”、“手臂”、“否定”、“水平”的意思,合起来表示用手臂去抱住不公平的事情,表达了主动维护公正的决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出自《诗经·大雅·鲁颂》中的一句诗:“无拳无勇,与友打乱。”

“打抱不平”这个词在繁体字中是寫作「打抱不平」,音讀是「dǎ bào bù píng」。在繁体字中,“打”字的结构稍微复杂一些,底部的辡字部分与左边的手字部分组合而成,表示用手打击;“抱”字的底部是表示手臂的臂字部分,表示用手臂托起;“不”字的上部是表示水的氵部分,下部是否定的一字部分,表示避免不公平;“平”字的上部是平的一字部分,下部是水的氵部分,表示平坦的水平。

古时候汉字写法的确切情况难以考究,但可以推测,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打抱不平”一词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例如,可以用象形字表示:“打”用一个手形的象形字部分,表示打击;“抱”用一个手臂形状的象形字部分,表示抱住;“不”用一个手形的象形字部分,配上否定的一字部分,表示否定;“平”用一个平面的象形字部分,配上水的氵部分,表示平坦的水平。

以下是“打抱不平”一词的使用例句:

1. 他看到那个老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立即打抱不平。

2. 她天生正义感强,经常为他人打抱不平。

3. 尽管知道可能会招致麻烦,他还是决定勇敢地打抱不平。

与“打抱不平”相近的词语有“挺身而出”、“义愤填膺”等;反义词可用“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来表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