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北的意思、代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北的解釋

(1).古地區名。泛指 漢 、 晉 代郡 和 唐 以後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區。當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帶。 唐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詩:“ 雁山 橫 代 北, 狐塞 接 雲中 。”《宋史·韓琦傳》:“ 契丹 來求 代 北地,帝手詔訪 琦 ……會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争地與 契丹 。”

(2). 唐 方鎮名。《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節度使 李國昌 為 代北 節度使,鎮 代州 。”

(3).指 北魏 。 西晉 末年, 拓跋猗盧 受封為 代王 。後其曾孫 拓跋珪 改國號為 魏 ,遷都 代郡 平城 ,是為 北魏 。故後世或以“代北”稱之。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胡、 代北 ,始嘗宰制 中華 ,逮乎 隋 唐 統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别一族以與 漢 人相抗,是則同於醇化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代北”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地理範圍

  1. 核心區域:主要指漢、晉時期的代郡及唐代代州北部地區,覆蓋今山西北部(朔州、大同、忻州)、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區。
  2. 擴展範圍:唐代時具體包括雲、朔、蔚、代四州,涉及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等旗縣。

二、曆史演變

  1. 北魏發源地:西晉末拓跋猗盧受封代王,其曾孫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大同)建立北魏,故後世以“代北”代指北魏政權。
  2. 邊塞要地:隋唐時期長期作為中原與草原政權的緩沖地帶,實際控制權常隨勢力消長變化。

三、軍政建制 唐代曾設“代北節度使”方鎮,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縣),是防禦北方的重要軍事機構。

補充說明
文學作品中常以“代北”象征邊塞,如陳子昂《送魏大從軍》中“雁山橫代北”即用其地理意象。宋代外交文獻(如《宋史·韓琦傳》)也多次提及該地區的主權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代北》的意思

《代北》是一個詞語,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常常出現。它指的是一種代表北方、代表北方地區的表述。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代北》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代”和“北”。其中,“代”部首是“人”,表示人的意思;“北”部首是“口”,表示口、嘴巴的意思。所以,《代北》整體中包含有人和嘴巴這兩個意思。

根據筆畫的拆分,《代北》詞語的拆分是:代(5畫)+ 北(5畫),共有10筆畫。

來源

《代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中,用于描述一個人代表北方的地區。後來,這個詞在文學作品中廣泛使用,表達了北方地區的意義。

繁體

《代北》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代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代北》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是「代.北」,中間用點號分開兩個字。

例句

1. 他被推選為代北的使者,将去北方與各部族交涉。

2. 這個書中的主人公身份特殊,是代北的諸侯之一。

3. 他的演講代表了代北地區的聲音,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組詞

與《代北》相關的組詞有:代表、北方、代表性。

近義詞

與《代北》意思相似的詞語有:代表北方、代表北方地區的、代表北方的。

反義詞

與《代北》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代表南方、代表南方地區的、代表南方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