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侯的意思、大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侯的解释

(1).古代的一种箭靶。《诗·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毛 传:“大侯,君侯也。” 郑玄 笺:“天子诸侯之射,皆张三侯。故君侯谓之大侯。”《仪礼·大射》:“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2).大的诸侯国。《管子·大匡》:“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车百乘,卒千人。”《荀子·正道》:“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士次之。” 杨倞 注:“大侯,国稍大,在五等之列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侯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种释义:

  1. 射礼中的箭靶

    古代射礼使用的箭靶分等级,大侯专指君王所用的最大箭靶。《仪礼·大射》记载:“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其中“大侯”为皮质箭靶,高九尺,供诸侯王使用。此义项反映了周代礼制中对等级制度的严格规范。

  2. 重要诸侯国

    在先秦文献中,“大侯”可指势力强大的诸侯国。《诗经·大雅·抑》有“谨尔侯度”之句,汉代郑玄注疏称“大侯,谓方伯有功德者”,即统领一方的显赫诸侯。此类用法多出现于分封制背景下的政治语境。

  3. 姓氏源流

    “侯”为中华姓氏之一,而“大侯”在少数民族姓氏演变中曾有记载。据《魏书·官氏志》,北魏鲜卑族“侯莫陈氏”汉化后部分改单姓“侯”,后衍生出“大侯”等分支,但此用法在近现代已罕见。

网络扩展解释

“大侯”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箭靶
    指古代射礼中使用的箭靶,通常为君王或诸侯专用。例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记载:“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2. 大的诸侯国
    特指规模较大、地位较高的诸侯封地。如《管子·大匡》提到:“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


二、引申与文献出处


三、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篇章或词义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周礼》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养半白倍羡表欵承头赐赏道揆登宰点勘睇视递述鲂赪妇工该富更唱迭和勾甲官所桂琴画地作狱汇萃兼心晈日即或即席发言袴纨龙驎论辨马大头买马招兵麦人茫无涯门楣麪酱铭典破冒弃旧迎新齐眉举案罄困衢关曲遂三节人从散使慎秘沈湛识荆恨晚收殓顺风使帆肆情死子送审素族条入叶贯贴体提提同功绵桐叶之信卫生午歊见素抱朴邪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