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之战的意思、大沽之战的详细解释
大沽之战的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三次战斗。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大沽口,攻占炮台后进逼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联军蓄意挑衅,轰击大沽炮台,清军发炮击沉、击伤敌舰多艘。1860年英法联军又大举进犯大沽炮台,直隶提督乐善率部奋战牺牲,炮台遂告陷落。不久天津被攻占,清政府被迫乞和。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战的解释 战 (戰) à 打仗: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战。争战。 发抖: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姓。 和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大沽之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天津大沽口的多场重要战役的统称,主要涉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事: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8-1860年)
这是大沽炮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法联军的三次交锋,分为三个阶段:
- 1858年第一次大沽之战
英法联军攻陷炮台,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此战清军伤亡约400人,炮台失守。
- 1859年第二次大沽之战
清军在直隶提督史荣椿指挥下击退联军,重创敌舰,成为鸦片战争中罕见的胜利。
- 1860年第三次大沽之战
联军大举进攻,直隶提督乐善战死,炮台陷落,天津随后失守,最终签订《北京条约》。
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900年)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以“保护使馆”为名进攻大沽炮台:
- 守将罗荣光率部抵抗,与联军激战6小时,击沉伤敌舰6艘,但因弹药库被毁且无援军,最终炮台失守。
- 此战成为义和团运动中清军对外敌的悲壮抗争,尽管战败,但体现了民族气节。
三、词义辨析
需注意该词存在两种常见释义:
- 狭义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三次战役(权威来源如);
- 广义包含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详见于)。
建议结合具体历史文献确认语境。大沽之战的频繁发生,反映了近代中国海防门户的脆弱性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沽之战是指1895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重要战役。它也被称为“滨海之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以下是关于大沽之战的相关信息:
词义:大沽之战是指在大沽口(今天的天津市蓟州区)附近爆发的一场军事冲突。
拆分部首和笔画:大沽之战的拆分部首是“大”和“沽”,其中“大”是主字部首,“沽”是会意字部首。它们的笔画分别是3画和8画。
来源:大沽之战这个词的来源与战争发生的地点大沽口有关。当时,日本军队攻击了中国的北洋舰队,导致这场战争的爆发。
繁体:大沽之战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大沽之戰”。
古时候汉字写法:大沽之战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特别的变化。
例句:大沽之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组词:大沽,战役
近义词:滨海之战
反义词:和平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鼻騧不人嵾嵯澄什嗤啦翠妫大平颠簸东坡肉遏勒贰事鹅掌菜发迷发痫纷哗甘饵感谢皋门高牙大纛公家工墨狗带绶管窥蠡测过君还质横帐滑鸠见墙见羹貑罴假意酒齐技业吉徵劳动二重性料次眉留目乱愍哀民典能许平顶卿渊其味无穷曲毁桡法三号生气蓬勃申详鮛鲔檀桓橦车土地入股未沬未素隈蔚微信罋牖卧不安五梁冠遐俗谢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