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辞的意思、不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辞的解释

[be willing to]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详细解释

(1).不辞让;不推辞。《庄子·天下》:“ 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徧为説万物,説而不休,多而无已。” 成玄英 疏:“不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

(2).谓不向人告别。《楚辞·九歌·少司命》:“人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王逸 注:“言神往来奄忽,入不言语,出不诀辞。”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3).文词不顺,不成文。《公羊传·襄公五年》:“ 吴 何以称人? 吴 鄫 人云则不辞。” 陈立 义疏:“方欲抑 鄫 在 吴 下,若 吴 仍常例称国,则必书‘ 吴 鄫 人’,是辞不顺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周易·履》六三象传‘不足以与行也。’按‘以’字衍文……学者不知‘与’字之即‘以’字,后更加‘以’字於‘与’字之上,转为不辞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故由语法而言以‘子明保’释为‘掌邦治’实甚不辞,而 罗君 所据《多方》《洛诰》二语亦同不足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不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不推辞、乐意承担
    指对某项任务或请求不拒绝,主动接受。例如:

    • 不辞劳苦()
    • 例句:“志愿者不辞辛苦地帮助灾民。”()
  2. 古义延伸

    • 不告别:见于《楚辞·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表示不告而别()。
    • 文词不通顺:古汉语中偶指语句逻辑不顺,如《公羊传》中的用例()。

二、常见搭配

三、使用注意

现代汉语中,“不推辞”为最常用义项,其他古义多出现在文学或特定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辞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不推辞、不拒绝去做某事。它的拆分部首是不和辞,其中“不”表示否定,辞表示辞别。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不辞的基本字义为“不推辞、不辜负”。它的拼音是bù cí,读音是[ bù cí ]。 不辞的字形比较简单,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左边的“不”字,是由竖直的一画和横的“口”字形组成;其次是右边的“辞”字,由上面的“舌”字和下面的“口”字组成。总共有7个笔画。 不辞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常棣》篇中。在古代,对于待人接物和交往方面的礼仪要求很高,不辞则意味着不推却、不辜负,代表着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不辞的繁体字形为「不辭」,繁体字形的变化主要是部分繁体汉字对字形有部分的改动以及笔画的增加。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一些区别。不辞的古代字形写作「不辭」,整体的结构和现代字体相似,只是细节上有些差别。例如,"不"字在古代有时会写成四点水的形状,"辞"字的上部分在古代更接近一个“口”的形状。 以下是一个使用不辞的例句:“他请求接受这个责任,而我不辞劳苦地答应了他。” 与不辞相关的一些词语和短语包括:推辞、谢绝、拒绝、勇往直前、积极响应等。 不辞的近义词包括:不拒绝、毫不推却、乐意、欣然、心甘情愿等。 不辞的反义词包括:推辞、回绝、拒绝、不愿意、勉强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