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饵虎口的意思、垂饵虎口的详细解释
垂饵虎口的解释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李陵 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垂饵虎口。” 张铣 注:“垂饵,犹送食也。”
词语分解
- 垂饵的解释 .犹垂钓。 晋 潘岳 《西征赋》:“徒观其鼓枻迴轮,洒钓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钓钩上的食饵。《旧唐书·杨绾传》:“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
- 虎口的解释 ∶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详细解释.老虎之口。比喻危险的境地。《战国策·齐策三》:“今 秦 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史记·刘敬叔
网络扩展解释
“垂饵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uí ěr hǔ kǒu,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释义
比喻主动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如同将食物悬挂在虎口旁,形容冒险行为或身处险境。
2.出处与典故
出自《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描述李陵的段落:“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这里用李陵率少量士兵深入敌境的例子,强调主动涉险的处境。
3.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紧缩式成语,可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描述人的处境。
- 感情色彩:含贬义,暗含对冒险行为的否定或警示。
4.延伸理解
- 字义分解:“垂”指悬挂或放置,“饵”为诱饵,“虎口”象征极度危险的环境,整体凸显“主动涉险”的意象。
- 近义词/反义词:目前未见明确记载,但可根据语境类比“铤而走险”(近义)或“明哲保身”(反义)。
5.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评述中,强调对危险处境的主动选择,例如:“他孤身深入敌营,无异于垂饵虎口。”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词典和文献(如沪江词典、汉典等),如需完整释义或出处原文,可参考《文选》相关篇章。
网络扩展解释二
垂饵虎口这个词是指在危险的境地或险峻的环境中,像将饵料或诱饵下垂给老虎咬取一样,充满了不确定和风险。这个词可以拆分成“垂”、“饵”、“虍”和“口”四个部首。
拆分的部首:
- 垂:表示垂直或下垂的意思,也代表了风险或险峻。
- 饵:表示饵料或诱饵,用于引诱目标。
- 虍:表示老虎的意思。
- 口:表示口的意思。
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追溯,但可以从垂钓的方式来解释。垂钓是一种钓鱼的方法,鱼饵被悬挂在鱼口的位置,非常接近危险的咬钩地带,也是暗喻着行动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垂饵虎口的繁体字写法是「垂餌虎口」。
在古时候,垂饵虎口用传统的汉字书写为「墜餌虎口」。
例句:
- 在考试时,他选择了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回答陌生的问题,这真是垂饵虎口。
- 做决策时,有时候我们需要冒一些风险,就像是在垂饵虎口中。
一些相关的词汇:
- 组词:垂钓、风险、危险、引诱、风险投资。
- 近义词:冒险、进退维谷、一触即发。
- 反义词:安全、稳定、谨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