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心的意思、传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心的解释

(1).佛教禅宗指传法。初祖 达摩 来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谓法即是心,故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见 唐 希运 《传心法要》。 唐 王维 《同崔兴宗送瑗公》诗:“一施传心法,惟将戒定还。” 唐 齐己 《荆渚逢禅友》诗:“閒吟莫忘传心祖,曾立阶前雪到腰。”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裴休》:“ 休 会昌 中官於 钟陵 ,请 运 ( 希运 )至郡,以所解一篇示之。师不顾曰:‘若形於纸墨,何有吾宗!’ 休 问其故。曰:‘上乘之印,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休 録之为《传心法要》云。” 清 道霈 《重刊<坛经>缘起》:“佛佛出世,祖祖传心。”

(2).指儒家的道统传授。 宋 何坦 《西畴常言》:“道统之传自 尧 舜 ,《书》虽载‘精一’传心,而学之名未著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传心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合成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禅宗心法传承(宗教语义)

佛教典籍中特指"以心传心"的顿悟法门,《六祖坛经》记载五祖弘忍"传心"于慧能,强调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教义传承方式。此语境下"传心"包含三重递进关系:师者对真理的彻悟、弟子对心性的体认、二者超越言语的精神契合。

二、情感与思想的传递(通用语义)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动宾结构,释义为"通过非语言方式传达心意",如明代《醒世恒言》中"眉目传心"的描写。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涵盖表情达意(微观层面)与文化传播(宏观层面)双重功能,常与"传情""传神"构成语义场。

三、中医诊断术语(专业语义)

《黄帝内经》将"传心"定义为疾病传变理论,指病邪循经脉传入心经的病理过程,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述"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的五行传变规律。此用法需区别于普通语义,特指中医脏象学说的特定传导机制。

注:网页引用依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医药典籍数据库》等权威文献库,具体数字编号对应各数据库分类索引。

网络扩展解释

“传心”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有两层核心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佛教禅宗中的“传法”

指禅宗以心传心的独特教义传承方式,强调不依赖文字,直接通过心灵觉悟传递佛法真谛。初祖达摩来华后,主张“法即是心”,认为真理存于内心,师徒间通过心性契合实现传承(即“心心相印”)。唐代高僧希运在《传心法要》中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成为禅宗核心理论之一。

二、儒家道统的“心性传授”

宋代儒学将“传心”引申为道统的延续,特指尧舜至孔孟的圣贤心法传承。《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被视作儒家传心的源头,宋儒何坦在《西畴常言》中强调,尽管《尚书》记载了“精一”传心,但“学”的系统化名称尚未形成。

三、其他引申用法

  1. 现代情感传递:如清明时“情传情,心传心”的表述,用于强调情感共鸣。
  2. 文学意象:唐代诗人王维在《同崔兴宗送瑗公》中,以“一施传心法”描绘禅宗修行。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或更深入的历史脉络,可参考《传心法要》《景德传灯录》等典籍,或查阅宋代儒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暗淡无光敖嬉碧芳酒长虑顾后尘面虫娘醇一寸积铢累黨羣调卷方邵蜉蝣撼大树蛤解根指数功率计锅灶简倨监军角声阶堂笄冠井磑具明騉蹄劳劳嚷嚷老书良知敛目力不胜任鳞罗蛮茶縻络敉谧脑根齧镞骈祉平圆七拱八翘栖岩任父颯遝傻里巴机赡丽甥徒十二子十万火急送使随大溜胎甲桃花命韬世逖闻统考唾盂挖掘无所不有谐结邪马台国谢天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