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栖屑”。奔忙不安貌。《魏书·裴安祖传》:“復有人劝其仕进, 安祖 曰:‘高尚之事,非敢庶几,且京师辽远,实惮於栖屑耳。’”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诗:“而我倦栖屑,别君良鬱陶。” 唐 罗隐 《送沉先辈归送上嘉礼》诗:“拟把金钱送嘉礼,不堪栖屑困名场。” 宋 苏轼 《与陈密公》:“穷途栖屑,获见君子,开怀抵掌,为乐未央。”
“栖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栖屑”读作qī xiè,意为“奔忙不安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因事务繁忙或处境困顿而奔波劳碌的状态。
古籍例证
构词特点
该词由“栖”(停留)与“屑”(琐碎)组合,通过矛盾意象强化“无法安定、琐事缠身”的意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北史》《全唐诗》等文献。
栖屑(qī xī)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是“木”和“尸”,笔画总数为10画。
栖屑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周礼·春官宗伯·禘服》:“栖虚实略,栖尸假于即。”在这里,栖屑指的是被栖身、休息的地方,引申为留存下来的静态碎片。
在繁体字中,栖屑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写法中,栖屑的“木”字部分曾写作“刂”,而“尸”字部分则被写作“身”。
1. 深秋的森林里,地面上落满了栖屑的叶片。
2. 不要留下一丝栖屑,认真清扫一下。
栖身、栖息、栖息地、碎屑等。
落叶、碎片、残渣。
完整、整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