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臣人的意思、臣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臣人的解释

(1).犹臣下。《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

(2).谓使人为臣。《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之人与破於人也,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张守节 正义:“臣人谓己得人为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臣人”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动词:统治、管辖百姓

    • 核心释义: 指君主或统治者治理、管理其子民。
    • 词源与构成: “臣”本义指男性奴隶或战俘,引申为臣服、役使;“人”指人民、百姓。合起来表示“使人为臣”,即统治、管理民众。
    • 典籍例证:
      • 《韩非子·难二》:“吾欲一人之兼臣人也。” (我想用一个人来管理众人。)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这段论述虽未直接出现“臣人”,但其核心思想“治吏不治民”深刻阐释了君主如何有效“臣人”即统治百姓的策略,通过管理官吏来间接统治民众,如同引纲张网、拊本摇叶。)
    • 现代理解: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
  2. 名词:归顺、臣服的人

    • 核心释义: 指归附、效忠于某位君主或势力的人。
    • 典籍例证:
      • 《后汉书·窦融传》:“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 窦融以得人。” (此处“得人”可理解为得到了忠诚的臣民或部下,即“臣人”。)
      • 《史记·项羽本纪》虽未直接使用“臣人”一词,但其中描述诸侯将领归附项羽(如“当是时,诸侯皆属焉”)或刘邦(如“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的情景,其归附者即为“臣人”。
    • 现代理解: 此义项同样较为古旧,现代通常用“臣民”、“部下”、“归附者”等词替代。

“臣人”一词的核心内涵围绕“臣服”与“统治”的关系展开。作为动词,它强调君主对百姓的统治行为;作为名词,它指代处于臣服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该词主要活跃于古代汉语文献中,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社会结构和政治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其含义多被更常用的词汇所取代。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臣人”词条释义及书证(如《韩非子》例)。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臣人”词条释义及用法说明。
  3. 《辞源》(商务印书馆) - “臣”字条下相关义项及“臣人”的关联解释,提供历史语源背景。
  4.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 相关历史人物关系记载(如项羽、刘邦与诸侯关系)。
  5.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窦融治理河西的记载,体现“得人”(得臣人)的治理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

“臣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核心义项

  1. 臣下
    指臣子或下属,多用于古代君臣关系的语境。
    文献例证:
    《尚书·胤征》提到:“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意为先王能谨慎对待天象警示,臣子也能遵守法度)。

  2. 使人为臣
    表示使他人臣服或成为自己的属臣。
    文献例证: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夫破之人与破於人也,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张守节注:“臣人谓己得人为臣”)。

三、其他补充

四、总结

“臣人”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等级制度中的臣属关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史记》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阜暗昧之事宝势便览冰上曲棍球不欺闇室抄件承局乘居橙实虫籀大粗打撺鼓儿大红大紫打漩子惇惇厄闰奉命附点服官浮起福筭丐贷赶街子梗夺管辖区还香愿狠虐河清酒豁喇剿定浇竞假士挤挤尽辞警发京辅激贪揆策鸾剪陆浑山拼购颇胝迦麒麟手情趣横生骑行三合板撒旖旎识别诗集传嗣徽松枝麈泝栰讨教填膺土禁万流景仰向迩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