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中的意思、持中的詳細解釋
持中的解釋
持守中道。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設會論》:“今之僧衆,非唯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廚膳豐豪者。”亦用以指折中騎牆。 魯迅 《集外集·我來說“持中”的真相》:“夫近乎‘持中’的态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
詞語分解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 中的解釋 中 ō 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中心。當中。中原。中華。 在一定範圍内,裡面:暗中。房中。中飽。 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辍(中途停止進行)。中等。************。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在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
“持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
基本含義
指“持守中道”,即遵循不偏不倚的處世态度或哲學理念。這一概念源于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強調平衡與適度,避免極端。
-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南朝梁沉約的《述僧設會論》,文中提到“持中者少”,批評當時僧衆偏離中道、追求奢靡的現象。
-
現代語義擴展
- 折中态度:魯迅在《集外集》中提出兩種“近乎持中”的表現:一是“非彼即此”的絕對化,二是“可彼可此”的騎牆式調和。
- 中立立場:部分現代語境中引申為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相關概念辨析
與“執中”(如《執中》注“不偏不倚”)含義相近,但“持中”更強調主動持守的行為,而“執中”側重對原則的把握。
注意:該詞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哲學讨論或文學作品中。需注意區分其古典含義(中道)與可能被誤用的引申義(如單純中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中》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保持中立或堅守中庸之道。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手部部首「扌」和丨部首「丨」,共有4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強調平衡、謙遜以及遵循合理的準則。繁體字中,「持」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中」的寫法相似但略有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持」字的寫法中「丷」部會寫成「扌」部,且「中」字的上方連接部分用橫與一豎交叉相連。這種寫法在楷書中依然有所保留,但在現代書法中已經較少見到。
一些常見的例句中可以用到「持中」這個詞,比如:
1. 在處理紛争時,我們應該持中立立場。
2. 他一直堅持持中的原則,不參與任何争論。
3. 作為一位領導者,他知道如何持中庸之道來平衡不同的觀點。
與「持中」相關的其他詞彙包括:
1. 近義詞:中立、平衡、公正
2. 反義詞:偏頗、偏激、極端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