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尽美的意思、尽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尽美的解释

极美;完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晋 陆云 《与平原书》之五:“《咏德颂》甚復尽美,省之惻然。” 唐 孟郊 《投所知》诗:“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参见“ 尽善尽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尽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尽"和"美"两个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是指事物达到了极其美好、完美的境界。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权威来源参考:

一、字义分解与合成义

  1. "尽":

    表示达到极限、顶点或完全的状态,有"竭尽""穷尽""至极"之意。例如《汉语大词典》释"尽"为"达到极端或全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美":

    指美好、完善、令人满意的特质,如《说文解字》释为"甘也",引申为一切事物的优良品质(中华书局,1963年)。

  3. 合成义:

    "尽美"强调将"美"推至最高程度,即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状态。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尽美:极其美好;完美。多用于形容事物达到最高境界。"

    例证引《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极点。"

    注:常用于固定搭配"尽善尽美",强调"内容与形式均达极致"。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

    "尽美:美之极致。先秦典籍中多与'尽善'并用,如《论语》以'尽美尽善'评价礼乐。"


三、经典文献溯源

《论语·八佾》(中华书局点校本):

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解读:孔子以"尽美"评价舜乐《韶》和周武王乐《武》,指其艺术形式(音律、舞蹈等)已臻完美;而"尽善"则强调道德内涵的至高境界。此句奠定"尽美"的文化内涵——形式与技艺的极致化。


四、现代用法与语境


五、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
  4.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中华书局,2013年)
  5.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尽美"指事物在形式、技艺或感官层面达到无可超越的完美状态,其权威释义扎根于经典文献(如《论语》)及主流汉语工具书,强调对"美"的极限化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尽美”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释义

“尽美”指极美、完美,强调事物在形式或表现上达到极高的美学境界。例如《论语》中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即认为其艺术形式已臻完美。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此句表明“尽美”与“尽善”的区别:前者侧重艺术性(如乐曲韵律),后者强调思想内涵(如道德价值)。《武》乐虽形式完美,但未完全符合儒家伦理标准,故“未尽善”。

三、用法与示例

  1. 单独使用:形容事物极致的美感。
    • 例:孟郊《投所知》诗云:“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
  2. 组合使用:常与“尽善”连用为成语“尽善尽美”,表示形式与内容均无缺憾。
    • 例:“南极人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力求将产品做到尽善尽美。”

四、近义与反义

五、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强调对完美的追求,如艺术创作、产品设计等领域。需注意,“尽美”可独立表达形式上的完美,而“尽善尽美”则涵盖更全面的评价标准。

提示:若需了解“尽善尽美”的完整释义或更多例句,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从百榼摽末摒除璧廱才气残杯冷炙残兵长夜储两锄强扶弱带湖当即丁是丁,卯是卯端午节独乡耳檐儿蕃庑废料轒床风脉符蔰固态闳肃鹘落检测焦燥浄了决溜苦空醽酒陵衞领綫另一方面髦儿戏子毛呢弄玄庖丁千村万落趫趫钦瞩丘木忍痛三尸暴跳山雌省觐舍帐授精疏瘦逃富天族体物缘情頽侵污洼相和香鞯显功象榻洗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