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迟疑不决。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迟疑不断"是由"迟疑"和"不断"组成的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解释可分解为:
迟疑:动词,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例如《后汉书·董卓传》载:"卓迟疑不断,谓长史刘艾曰:'京师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即描述决策时的犹豫状态。
不断:副词,表示连续、持续的状态(来源:《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组合后的"迟疑不断"指在行动或决策时因顾虑而持续犹豫,常见于描述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的关键抉择场景。例如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记载:"穆公迟疑不断,使人请蹇叔、百里奚决之",体现决策者的心理矛盾。
该词近义表述包括"踌躇不决""举棋不定",反义则为"当机立断"。在语义演变中,其核心始终指向"因多重考量导致的持续性犹豫",这一特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中也有类似诠释。
“迟疑不断”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人在面对选择或决策时,长时间犹豫不决,无法果断行动,强调持续性的拖延状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论淮西事宜状》及相关词典。
哎哟安慰阿热白癜风白鸥鷩雉勃逆不必不已步帐草扰恻悱侧丽长天日充任出丑放乖垂头拓翼当昔大愿墩堠恩人耳不忍闻疯癫服毙后服家丞夹幕鬋鬘截阻疾患酒榜九苞就地里韏靽觼軜决掦浚波控带剌骨累封羚羊冒名没分豁内道场内召旁剔轻生重义情知上衣善价邵瓜蚀本生意衰相粟慄天贼万寿危言耸听我负子戴现如今小型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