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师。《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脩文,羣帅反旅,海内合和。” 李贤 注:“反旅,谓班师也。”
反旅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反”和“旅”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的解释,“反”在此处取“返回”义项(第3卷,第218页),而“旅”作名词时指代军队编制单位或行军途中的状态(第5卷,第634页)。二字组合后,“反旅”特指军队完成征战后返回原驻地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军事文献。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反旅”,此处描述晋国军队战后整顿三日即班师回朝的情景。在《孙子兵法》注疏中,李筌曾用“反旅休整”强调军队凯旋后的修整重要性(中华书局《十一家注孙子》,2006年,第89页)。
现代汉语中,“反旅”的用法已趋于边缘化,仅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作为典故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条,使用时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辅以注解,避免造成理解障碍。
“反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这是该词最核心且被权威来源证实的含义。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出“反旅”可指“对待旅客态度冷淡或不友好”,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的误读或现代网络语境下的衍生用法。
建议优先采用“班师”这一古典含义。若在特定语境下遇到现代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其合理性。
边効不随和崇年串瓦大小方脉碓臼遁疾番当非唯風露風扇風字硯鼢鼠岗岭杠台鼓成鬼聪明国际航空联合会扢挞河埽宏休幻质诲化虎入羊群鉴空衡平饥毙揭箧鸡旤进廒禁宝金律鸡胸龟背极绪袀壹脸谱离魂面庞民夫南真椪柑皮球青角庆祝其所阙剪入市讪不搭的神仙吏水表庶建肃香塌秧拓复武节憸佞小材小事习定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