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不受拘束。 宋 欧阳修 《<一行传>序》:“处乎山林而羣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
“放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不受拘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语境延伸
部分资料(如)提到“放身”为成语,解释为“放下自我,奋发向前”,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通过权威古籍(如《欧阳修全集》)或专业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验证具体用法。
放身,是一个汉语词汇,有着多种含义。其拆分部首为方(ㄈㄤ),总笔画数为8。
“放身”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也有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放身」。
据古代汉字书法记载,古时的“放身”在字形上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变体写法需要参考古代碑刻和书法作品。
1. 他在瑜伽课上学会了如何放身,达到身心的平衡。
2. 在压力山大的时候,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放身,可以帮助缓解压力。
组词:放松、放慢、放宽
近义词:释放、解脱、摆脱
反义词:束缚、限制、困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