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膝的意思、顿膝的详细解释
顿膝的解释
犹下跪。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俛首顿膝,忧愧若厉。”《陈书·徐陵传》:“安所谓俛首顿膝,归奉寇讎,珮弭腰鞬,为其皂隶?”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膝的解释 膝 ī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膝盖骨(亦称“髌骨”)。护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膝。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顿膝
释义
指双膝猛然下跪的动作,多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痛、哀求或惊慌而突然跪地的姿态。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明清小说及历史文献。
详细解析
-
本义与动作特征
“顿”意为急促、猛然,“膝”指膝盖,合指膝盖急速触地的动作,强调动作的突然性与力度。例如《红楼梦》中“贾政顿膝长叹”,刻画人物情绪爆发时的肢体语言。
-
引申义与情感色彩
常承载强烈的情绪表达,如:
- 哀求:突显恳切卑微之态(例:“顿膝求饶”);
- 悲痛:表现绝望或哀伤(例:“顿膝恸哭”);
- 惊慌:反映失措状态(例:“惊惶顿膝”)。
-
与“屈膝”的语义差异
“屈膝”侧重缓慢弯曲膝盖的动作,可表礼节性跪拜;而“顿膝”更强调瞬间的爆发力,情感浓度更高,极少用于礼仪场景。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词条,释义为“犹下跪。顿,以首或足叩地”。
-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注解:“顿,叩也;顿膝即疾速跪地”。
- 古典文献用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不觉顿膝长叹。”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慌得顿膝哀告,求他再往别处搜寻。”
使用场景提示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文本解读,需注意语境适配性。日常交流中,现代汉语更倾向使用“跪倒”“扑通跪下”等白话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顿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下跪”,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义拆分:“顿”指叩头或跺脚的动作(如“顿首”“顿足”),“膝”即膝盖。组合后表示以膝盖触地的跪拜动作。
- 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臣子对君主、下属对上级的礼节性下跪,或表达极度谦卑、愧疚的姿态。例如晋代陆机《谢平原内史表》中“俛首顿膝,忧愧若厉”,即通过“顿膝”体现臣子的敬畏。
2.语境与引申
- 历史文献:常见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典籍,如《陈书·徐陵传》中“俛首顿膝,归奉寇讎”,强调对敌对势力的屈从。
-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偶见于文学或仿古表达,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谦卑或讽刺意味。
3.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顿首(叩头)、稽首(跪拜礼)、长跪(直身而跪)。
- 反义词:昂首、傲立。
4.注意事项
- 权威性差异:部分低权威网页(如)提到“比喻极度尊敬或感激”,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古籍原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陈书》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豹襃答宝珠茶抃祝并毂伯理博学鸿词不吝赐教菜脚裁剖长生牌産销春瓮蠢愚打底點翰鵰喙帝图斗米尺布戹苦冯岑共门韩坛喝駡华语奬励葭墙计算军家可目溘先朝露旷恩两河流域弥尾青恁人僻介迁调前亲晩后圻埒旗满契密丧权辱国三蛇七鼠盛运誓令世主刷闹松雪讨打田茀停滞颓壖味欲文武之道窝聚五和五晖相台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