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暴的意思、贪暴的详细解释
贪暴的解释
贪婪暴虐。《墨子·所染》:“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旧唐书·薛登传》:“故名胜於利,则小人之道消;利胜於名,则贪暴之风扇。”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游记·感伤的行旅》:“所以那些卑污贪暴的军阀委员要人们,大约总已经把人性灭尽了的缘故罢,他们只知道要打仗。”
词语分解
- 贪的解释 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贪玩。贪杯(过分好喝酒)。贪婪。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恋(十分留恋)。贪心。贪图。贪财。贪求。贪权。贪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
- 暴的解释 暴 à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
专业解析
贪暴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贪”和“暴”两个单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贪婪而残暴,形容人(尤其指统治者或当权者)在追求私利时极度贪婪且手段凶残暴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字义解析与核心含义
- 贪(tān):本义指贪求财物,引申为对某种事物无节制的欲望或追求,如贪财、贪权、贪图享乐等。在道德层面带有强烈的贬义,指过分追求私利而不顾道义或他人利益。
- 暴(bào):本义指晒干、显露,引申为凶狠、残酷、猛烈。在此语境下,主要指行为上的凶残、暴虐、滥用暴力或权势欺压他人。
- 贪暴(tān bào):二字结合,形成更强烈的贬义色彩,强调因贪婪而导致的残暴行为,或指本性既贪婪又暴虐。常用来形容统治者、官吏、豪强等滥用权力,横征暴敛、欺压百姓、草菅人命等恶劣行径。
二、 词典释义与权威解释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贪暴”的释义为“贪婪暴虐”。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其释义精准凝练,点明了“贪”与“暴”的核心特质。
- 《辞源》(商务印书馆):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的大型辞书,《辞源》对“贪暴”的释义同样指向“贪婪暴虐”,并常引用古籍例句佐证其用法。
三、 古籍用例与语境印证
“贪暴”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多用于批判统治者的失德行为:
- 《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虽未直接出现“贪暴”,但“贪”与“败官”相连,揭示了贪腐行为对官箴的破坏,为理解“贪暴”提供了背景。后世常将贪腐与暴虐联系起来。)
- 《韩非子·难四》:“夫贪暴者,必亡其国。” 此句明确指出“贪暴”的统治者会导致国家灭亡,强调了其危害性。
- 《史记·酷吏列传》:在描述某些酷吏时,常用“贪暴”或类似词语(如“暴酷”、“苛暴”)来形容他们利用职权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行为。
总结
“贪暴”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汉语词汇,专指贪婪成性且行为残暴,尤其用于描述当权者或强势者滥用权力、鱼肉百姓的恶劣品性与行径。其核心在于“贪”与“暴”的结合,即因贪欲炽盛而诉诸暴力或暴政。该词在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均有明确收录,释义为“贪婪暴虐”,并在《左传》《韩非子》《史记》等经典古籍中得到充分印证,常用于揭露和谴责历史上的暴政与不义行为。
网络扩展解释
“贪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ān bào,其核心含义为贪婪且凶暴,常用于形容人因过度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表现出残暴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贪”指对财富、权力等的极度渴望,“暴”则强调手段的凶残。组合后形容人贪得无厌且残暴不仁。
二、详细解析
- 行为特征
表现为对物质或权力的强烈占有欲,并通过暴力、压榨等极端方式达成目的,如古代暴君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 社会影响
这类行为常导致社会动荡,如《墨子·所染》中批评的“贪暴苛扰者”,以及《旧唐书》提到的“贪暴之风扇”均强调其对秩序的破坏。
三、出处与例句
- 古籍引用
《墨子·所染》:“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旧唐书·薛登传》:“利胜於名,则贪暴之风扇。”
明代李贽亦用此词批判扰乱社会之人。
- 现代用法
可用于描述腐败官员、黑恶势力等群体,如郁达夫游记中抨击的“军阀委员要人”。
四、相关词语
- 近义词:贪婪成性、残暴不仁
- 反义词:廉洁奉公、仁厚宽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墨子》《旧唐书》等文献,或通过词典网站(如汉典、沪江词典)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艾韠坂险抱痾避青骢不使酬应斗凿恩同再造发媿风训纷缊膏沐寡酒海屋添筹汗塌隳胆卉茵狐岐虎溪绛矾将毋同教母家中宝净白井牀鸡群距绝狼毫老头子力图马架子曼泽没张倒置擬非其伦蓬户柴门贫户品谊浅阙悭涩清藻憩赏全家屈就让德绕绕融暖荣衰散漫商胡失步释提桓因收簿受赏水底鱼思而不学则殆嵩箕搯擢头方吾曹谢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