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亮的意思、端亮的详细解释
端亮的解释
端正诚实;正直坚贞。《新唐书·路隋传》:“父 泌 ,字 安期 ,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体兼众器,无适不宜。”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宫内外侍从禁卫,一应职属,早为择补,务求忠谨端亮,以专羽翼而资保护。”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 亮的解释 亮 à 明,有光:天亮了,敞亮。明亮。豁亮。亮光。亮度。 光线:屋子里一点亮儿也没有。 明摆出来,显露,显示:亮相。 明朗,清楚:心里亮了。 声音响:洪亮。响亮。 使声音响:亮开嗓子唱。 明黑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端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uān liàng,其核心含义为“端正诚实;正直坚贞”。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端”:本义为“端正、正直”,引申为品行正直、庄重。
- “亮”:指“光明、坚贞”,象征品格磊落、忠诚可靠。
二者结合后,“端亮”形容人品行端方、光明磊落,兼具正直与坚贞的特质。
-
文献例证
- 《新唐书·路隋传》提到路泌“通五经,端亮寡言”,强调其学识与正直寡言的品格。
- 宋代苏轼在《荐宗室令畤状》中称其“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体现对品德和才能的双重肯定。
- 明代唐顺之的奏疏中要求选用“忠谨端亮”之人辅佐太子,凸显该词用于描述忠诚可靠的人才。
-
延伸寓意
在姓名学中,“端亮”被赋予忠诚、光明、聪慧等美好寓意,寄托了对个人品行的期许。此外,宋代诗词如曹勋的“平生端亮履清修”等,也以“端亮”赞颂高洁的修养。
“端亮”多用于古代文献和正式语境,形容人正直、诚实且品格坚贞,既可描述道德修养,也用于人物评价或命名寄寓。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端亮(duān liàng)这个词有着多重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光亮清晰,也可以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出众。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立”和“灬”,其中“立”是表示“站立”的意思,而“灬”则代表着火焰的形状。根据笔画来计算,这个词的总共有9画。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没有确切的记载。在繁体字中,“端亮”保留了原来的写法,并没有变化。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端亮”的字形并没有大的改变。以下是一个例句:“她的笑容端亮而灿烂。”在组词方面,可以组成“明亮”、“亮丽”、“清亮”等词语。与“端亮”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明亮”、“清澈”和“出众”。与“端亮”的意思相反的词语是“暗淡”、“模糊”和“平凡”。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