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正诚实;正直坚贞。《新唐书·路隋传》:“父 泌 ,字 安期 ,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体兼众器,无适不宜。”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宫内外侍从禁卫,一应职属,早为择补,务求忠谨端亮,以专羽翼而资保护。”
"端亮"是汉语中形容人物品行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品行端正、光明磊落的精神特质。根据《汉语大词典》的权威解释,该词由两个单字共同构建深层意蕴:
一、"端"字本义为直立不斜,《说文解字》训为"直也",引申指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扩展解释为"品行正直,作风严谨"的品德特征。二、"亮"字在《玉篇》中释作"明也",既指物理层面的明亮,更引申为精神层面的光明磊落,如《三国志》中"亮直之节"的用法。
二字合璧形成的"端亮",完整表达了内外兼修的道德要求:既强调行为举止的端庄得宜,更注重内心世界的澄明洁净。这种人格特质在传统文化评价体系中备受推崇,如唐代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中"端亮介特"的品评,即是通过双重维度对人才进行道德考量。
该词的现代使用场景主要集中于人物品评领域,常见于对公务员、教师等社会公信力职业的道德要求,或历史人物评价体系。在语言演化过程中,其语义场始终保持稳定,未产生明显词义偏移,保持着汉语雅言系统的传承性特征。
参考资料:
“端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uān liàng,其核心含义为“端正诚实;正直坚贞”。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文献例证
延伸寓意
在姓名学中,“端亮”被赋予忠诚、光明、聪慧等美好寓意,寄托了对个人品行的期许。此外,宋代诗词如曹勋的“平生端亮履清修”等,也以“端亮”赞颂高洁的修养。
“端亮”多用于古代文献和正式语境,形容人正直、诚实且品格坚贞,既可描述道德修养,也用于人物评价或命名寄寓。
懊怀百感八龙豹足稠心眼儿槌击鹑服大写电离度钿砌东捱西问斗筲之器凡间蜚变覆局根原官练古态回波鉴裁酱色奸欺精照金子迥特籍书旧勋婪赃撩蜂拨刺留成龙猛笔帽檐面型没世不渝内隶剖验潜水愆悬奇斤啓露棋输先著上乘升官申咏尸居余气时禽手格丝来线去嗣岁擡估通今达古腿曲裢子沃壄武陵滩无嗣无天事勿谓言之不预也物殷俗阜相捽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