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豆羹的意思、豆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豆羹的解释

(1) [bean paste]∶用豆粉加水及调料煮或蒸成的糊状食品

(2) [tiny as a grain of bean paste]∶像一豆之羹,比喻微小

详细解释

(1).豆器中的羹。喻微小、细微。《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赵岐 注:“诚非好名者,争簞食豆羹,变色,讼之致祸。 郑 子公 染指魭羹之类是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簞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寧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

(2).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豆羹"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食物,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1. 豆类制成的糊状食物

    指用豆类(如黄豆、绿豆)煮成的羹状食品,常见于中国传统饮食。其特点是质地稠滑,可咸可甜,如绿豆羹、赤豆羹等,是古代至现代常见的平民食物。

  2. 古代量器与食物的结合指代

    "豆"在古代为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羹"指肉汤或浓汤。"豆羹"字面可解作"一豆之羹",即盛于豆器中的少量羹汤。《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此处"豆羹"极言食物之微薄。

二、文化象征意义

  1. 贫俭生活的象征

    因豆羹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古籍中常以"豆羹"喻指清贫生活。如《淮南子·说林训》称"豆羹藜藿"为庶民之食,与贵族"肉食"形成对比。

  2. 道德取舍的试金石

    儒家经典通过"豆羹"强调气节重于生存。《孟子·告子上》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的豆羹为例,说明尊严高于生命,成为"舍生取义"的经典意象。

三、用例解析

四、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豆羹"条:释为"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并引《孟子》用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2. 《古代汉语词典》"豆"字条:注解器皿义项,引《周礼》"食一豆肉,饮一豆酒"(商务印书馆,2014)
  3. 《中国文化符号辞典》:分析"豆羹"在儒家伦理中的符号化意义(中华书局,2018)

说明: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孟子》注疏及饮食文化研究,古典用例均核校原典,现代语义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辞书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豆羹”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具体食物

指用豆类(如豆粉、豆子等)加水及调料煮制或蒸成的糊状食品。这种食物在古代较为常见,属于简单而朴素的饮食。

2.比喻微小或细微的事物

源自古代典籍中的用法,常以“一豆之羹”形容极其微小的利益或事物。例如:

补充说明

“豆羹”的“豆”最初指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如木制豆器),后逐渐引申为豆类本身。两种释义分别从实物和抽象角度体现了该词的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白氅标老儿标准时兵强则灭成本赤脸椿槿弹舌盗杀的达垫沃雕亡独标惇笃佛盘佛座膈肢洼贡监谷帛桂宫兰殿寒瘠貉绒红伞虎踔芔歙加紧践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见义必为讦讼羁离吉莫靴妗子救苦斋可兀的拦路虎老怯麻饮鸡皮平居丕绪迁就球迷权横全师裙带风溶洽肉臛折铛失语症狮子花手植天昏地黑跳梁小丑文盟向前巷议街谈小复晓明小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