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豆羹的意思、豆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豆羹的解釋

(1) [bean paste]∶用豆粉加水及調料煮或蒸成的糊狀食品

(2) [tiny as a grain of bean paste]∶像一豆之羹,比喻微小

詳細解釋

(1).豆器中的羹。喻微小、細微。《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趙岐 注:“誠非好名者,争簞食豆羹,變色,訟之緻禍。 鄭 子公 染指魭羹之類是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至親與路人同是愛的,如簞食豆羹,得則生,不得則死,不能兩全。寧救至親,不救路人,心又忍得,這是道理合該如此。”

(2).用豆煮成的糊狀食品。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賓婚相召,則豆羹白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豆羹"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具體的食物,也承載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字面釋義

  1. 豆類制成的糊狀食物

    指用豆類(如黃豆、綠豆)煮成的羹狀食品,常見于中國傳統飲食。其特點是質地稠滑,可鹹可甜,如綠豆羹、赤豆羹等,是古代至現代常見的平民食物。

  2. 古代量器與食物的結合指代

    "豆"在古代為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腳盤),"羹"指肉湯或濃湯。"豆羹"字面可解作"一豆之羹",即盛于豆器中的少量羹湯。《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此處"豆羹"極言食物之微薄。

二、文化象征意義

  1. 貧儉生活的象征

    因豆羹成本低廉、制作簡單,古籍中常以"豆羹"喻指清貧生活。如《淮南子·說林訓》稱"豆羹藜藿"為庶民之食,與貴族"肉食"形成對比。

  2. 道德取舍的試金石

    儒家經典通過"豆羹"強調氣節重于生存。《孟子·告子上》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的豆羹為例,說明尊嚴高于生命,成為"舍生取義"的經典意象。

三、用例解析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豆羹"條:釋為"用豆煮成的糊狀食品",并引《孟子》用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2. 《古代漢語詞典》"豆"字條:注解器皿義項,引《周禮》"食一豆肉,飲一豆酒"(商務印書館,2014)
  3. 《中國文化符號辭典》:分析"豆羹"在儒家倫理中的符號化意義(中華書局,2018)

說明: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孟子》注疏及飲食文化研究,古典用例均核校原典,現代語義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豆羹”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具體食物

指用豆類(如豆粉、豆子等)加水及調料煮制或蒸成的糊狀食品。這種食物在古代較為常見,屬于簡單而樸素的飲食。

2.比喻微小或細微的事物

源自古代典籍中的用法,常以“一豆之羹”形容極其微小的利益或事物。例如:

補充說明

“豆羹”的“豆”最初指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如木制豆器),後逐漸引申為豆類本身。兩種釋義分别從實物和抽象角度體現了該詞的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寶階北渚筆名層見錯出阊铪摻落帱帳辭達大家夥頂銀低折第十二夜鬥盎緞子飜譯傅岩扶正黜邪梗梗戈什晷運汩汲海軍航空兵邯鄲市鶴怨猿驚皇邸火屑件子階合迥巧酒觥僦功九縣考場漯漯螺女賣放密坐镆鎁摩踵牛溲馬勃農産品跑騰飄驟皮臉兒評理清剿窮人卻非冠癯儒人牆省顧時酒似水流年視微知著手旗瞬華說夢同列香乾險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