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丁的意思、半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丁的解释

指岁数尚未达到全丁年龄的人。《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宋书·王弘传》:“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丁是古汉语中表示"未成年男子"的特定称谓,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户籍制度。《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明确指出:"半丁指未成年的男子,与全丁相对"(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维度:

一、年龄界定 据《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记载,明清时期将16岁以下男子划为半丁,免除徭役(来源:梁方仲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大明会典》载有"十六成丁,十五半丁"的明确规定,印证了该年龄标准在赋税制度中的实际应用。

二、社会功能 在清代八旗制度中,半丁可享受"月给银一两,米二斗"的待遇(来源:《钦定八旗通志·兵制志》)。这种介于成年丁口与未成丁之间的特殊身份,既承担部分家庭劳作,又无需履行完全的社会义务。

三、词源演变 从构词法分析,"半"取"不完全"之意,"丁"源自甲骨文象形字,本指男性劳动力。该组合词最早见于元代《通制条格》的户籍记载,后逐渐演变为法定年龄的专称(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半丁”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在不同文献中保持一致,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指未达到服全丁役年龄的人,常见于古代户籍和徭役制度。例如:

二、延伸用法

  1. 比喻义:在部分语境中引申为学问或技能浅薄(如成语“半丁之才”),但此用法较少见。
  2. 组词示例:如“半丁年龄”“半丁役”等,多与古代赋税、劳役相关。

三、现代应用

现代已不用于实际户籍制度,仅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例如描述古代社会时提到“十三为半丁,十六为全丁”的划分。

如需更详细的古代徭役制度背景,可参考《晋书》《宋书》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闇练巴歈辩雕鼻管长蛇撤兵呈瑞成瘾性冲橹丑诬黨言倒竖打野外点漆断庄发蒙启蔽风声锋炭宫馆卦爻贵品谎汉化色五仓画帷浆包戒箍桀心姬吕精荧禁楄矜牙舞爪抗刭科率苦慢乐局礼射流腔流调镂冰炊砾靡日不思难以启齿女灾沛若翩翩迫诱恰意气贯长虹清芬琼酥全部冗积入货瑟瑟觞滥拾掇输场天蹴妄口巴舌缿筒纤子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