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贰端的意思、贰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贰端的解释

二端。谓随意作不同的解释。《汉书·宣帝纪》:“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 颜师古 注:“析,分也。谓分破律条,妄生端绪,以出入人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贰端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形义演变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贰"在《说文解字》释为"副益也",段玉裁注"当云副也,益也",既含辅助之义,又具增益之态。作为数词时特指"二"的大写形式,常见于古代文书记载。"端"字本义为"直",《说文》训"端,直也",后引申为事物之始末、事理之头绪,《玉篇》注"端,绪也"。

二、复合词义项

  1. 双重立场说 《古代汉语辞海》载:"贰端,谓怀二心也",特指政治立场上的摇摆不定。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载"诸侯贰端"句,杜预注"各怀异心"指诸侯国对盟约的离心倾向。

  2. 矛盾心理说 《汉语大词典》引汉贾谊《新书·道术》"有贰端则多疑",注疏称该词可表内心矛盾状态。宋代《朱子语类》卷七十二"心有贰端则事难成"的用例,延续此心理层面的释义传统。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唐代文学中衍生出"事物两面性"的哲学意涵,如李翱《复性书》"观物贰端"之说。明清时期逐渐简化为"二心"的通俗用法,《康熙字典》将其归入"心部",强调其道德评判属性。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标注为"古代书面语",建议现代行文改用"二心""动摇"等白话词汇。但在古籍整理、历史研究等领域仍保留专业术语地位,如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的校注中常见该词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贰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一、基本含义

  1. 古典文献中的法律曲解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宣帝纪》,指在司法中“分破律条,妄生端绪”,即通过曲解法律条文来达到不公正的判决()。例如“析律贰端”形容官吏利用法律漏洞,随意作不同解释以操控案件结果。

  2. 现代引申的立场模糊
    现代用法中,“贰端”被解释为“两面讨好,不愿明确立场”,常用于批评为私利而态度暧昧的行为()。例如在利益冲突中既不支持一方,也不反对另一方,试图左右逢源。


二、词义辨析


三、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7)。

别人正在浏览...

摆谱儿半产币余卜岁鳪衣絺纩雕疏湩酒度日風貌腐庸梗沮觥録事灌区褐盖槐南一梦奸官牋记检素见兔放鹰解暍谨告津寄金縢机筵客子宽打周遭羸惙粮料联篇累牍廉清潦淖灵舟楼阁亭台倮国掳抢蛖蜄缗绵谬想侔色揣称鲵鲸凝碧盘维潜居上停行首申结十常侍实满肽键韬谞天智通算帷车无头榜暇旷献酬享祀消肿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