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言的意思、蠹言的详细解释
蠹言的解释
害人的言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然皆阴蓄狡恨,求肆蠹言,致杂文之差互悉,羣吏之构成,失於考议,敢不引过?”
词语分解
- 蠹的解释 蠹 ù 蛀蚀器物的虫子:蠹虫。木蠹。书蠹。蠹鱼。 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专业解析
"蠹言"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蠹"(dù)和"言"两个语素构成。该词属于古代汉语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献考据和古典文学研究中仍具价值。根据《汉语大词典》"虫部"的释义,"蠹"原指蛀蚀器物的害虫,引申为侵蚀、败坏之义;"言"即言语、言论,二者组合后形成比喻性语义。
具体释义包含三个层面:
- 字面本义:蛀虫般的言论。出自《古代汉语辞典》对汉代王符《潜夫论》的注疏,比喻如虫蚀般逐渐破坏社会秩序的言论。
- 引申含义:特指具有迷惑性的谗言,如《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记载:"蠹言惑众,圣听蒙尘",指佞臣用似是而非的言论误导君主。
- 哲学喻指:宋代理学家在《二程粹言》中将违背天理的学说称为"学蠹言邪",强调其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侵蚀作用。
该词在语法功能上多作名词,常见于"蠹言乱政""蠹言害道"等四字格结构。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蠹言"与"谗言"存在细微差异:前者侧重言论的渐进破坏性,后者强调言语的刻意诽谤性。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
- 《古代汉语辞典》中华书局1998年版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蠹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蠹言(dù yán)指危害他人、带有诽谤或诬陷性质的言辞。该词由“蠹”(蛀虫,象征破坏性)和“言”(言语)构成,字面比喻像蛀虫般侵蚀他人声誉的言论。
详细解析
-
词义构成
- 蠹:原指蛀蚀器物的害虫,引申为暗中破坏的事物。
- 言:言语、言论。
两者结合,形容具有隐蔽破坏力的恶意话语。
-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描述诽谤、诬陷等行为。例如五代文献《唐摭言》中“求肆蠹言”即指散布有害言论。
- 语法功能:常作主语或宾语(如“蠹言惑众”“勿信蠹言”)。
-
历史文献例证
该词可见于古典文集,如:“然皆阴蓄狡恨,求肆蠹言”(《唐摭言·主司失意》),反映其历史使用场景。
相关建议
- 使用注意:因“蠹言”属书面用语,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诽谤”“中伤”等更口语化的词汇。
- 延伸学习:可结合成语“流言蜚语”“恶语中伤”对比理解其语义侧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唐摭言》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行八溟把兄弟变换不相能不学无术缠磨头道马傎到地上河发痗繁礼干犯高迥梗玩过法浩波簧鼓皇鉴幻缘鹄竢艰苦奋斗贱造交当郊禘结仇计局进抵镜屉金室锦薰笼吉祝谲怪跼跼峻朗畯良句卒靠阁苛法豤言孔帷唠喀蛮锦毛根美妙门牋抛却缥囊僻老前喆侵枉散坐闪现事象殊疆天纲铜牙文珰萷槮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