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骈俪的意思、骈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骈俪的解释

[antithesis;art of parallelism] 指骈体文,多用偶句,讲求对仗,故称

骈四乞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

自秦迄 隋,文体递变而无异名,自 唐以来始有古文之名,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 李兆洛《骈体文钞序》

详细解释

亦作“ 駢丽 ”。1.对偶藻饰之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本朝之文,循 五代 之旧,多駢儷之词。”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初,邑人自 宋 季以駢儷雕刻为学,莫有谈 周公 仲尼 之道者。”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九:“盖 六朝 争尚駢儷,即序事之文亦多四字为句,罕有用散文单行者。” 清 赵翼 《人面竹》诗:“老夫喜駢丽,摘字为寻对。”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曹植》:“ 锺嵘 历仕 齐 梁 ,在当时正是文尚骈丽,诗重声律, 南朝 的文人极端重视藻饰的时代。”

(2).指骈体文。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既曰言不文,岂堪作駢儷。” 清 李兆洛 《<骈体文钞>序》:“自 唐 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 六朝 之文为駢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骈俪(pián lì)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与文体特征,特指诗文词句的对偶形式。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1. 字义解析

    “骈”本指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对称;“俪”意为成对、配偶。二字组合强调语言结构的工整对仗,要求字数、结构、词性及平仄相互呼应。例如《说文解字》释“骈”为“驾二马”,《广雅》注“俪”为“耦也”(成双之意)。

  2. 修辞学定义

    指上下句在词义、音节、句式上的严格对应。如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所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揭示对偶符合自然法则。典型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骈俪典范。

  3. 文体特征

    魏晋至唐宋盛行“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四六句式、典故辞藻。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指出:“骈俪之文,以意运辞,以辞成篇”,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 语言演变

    现代汉语中,“骈俪”仍用于形容对联、律诗颈颔联等对仗形式。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符合平仄对仗的骈俪表达。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骈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ián lì,主要用于文学领域,具体含义及特征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文体指代
    指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又称“骈文”),其核心特征是通篇以对偶句构成,讲究对仗工整、声律和谐。例如柳宗元《乞巧文》中的“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即是对骈俪文体的典型描述。

  2. 修辞手法
    广义上也指一种修辞方式,即语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并注重平仄和音韵的协调。


二、文体特征

  1. 对偶工整
    骈俪文以双句(骈句)为主,上下句在词义、词性、句式上严格对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藻饰华丽
    多用典故、辞藻修饰,语言繁复典雅,如宋代赵彦卫提到“本朝之文循五代之旧,多骈俪之词”。
  3. 声律和谐
    注重平仄搭配和音韵节奏,增强文章的韵律感。

三、历史演变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骈俪文的代表作品(如《滕王阁序》)或修辞技巧,可参考文学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班荆被声辨味曾不惨然蟾宫客谄上骄下雠杀传歌春鷰次介催命符帝释天防表跗面嘎嘣干结古穆国府寒劣圜方驩欣昏札笳箫极谱菊篱客忤矿冶来效良日軨軿李土鼓母笋柰久乾精轻褊畎戎拳足讪短上载生扢扎事势水产业倏然诵笃笃松松垮垮素腰探囊谈玄説妙他时天廐委札文华殿遐厉享仪险猾现货骁隽笑模悠悠习弊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