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逖闻。常表示恭敬。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率邇者踵武,逖听者风声。” 唐 杨谭 《兵部奏剑南节度破西山贼露布》:“ 顓頊 有 共工 之阵,以平水害,逖听前古。”《*********日记·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七日》:“我军进攻 赣 境节节胜利,逖听之下,不胜鼓舞。”
“逖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逖听”指远道听闻,常带有恭敬、庄重的语境色彩。其中“逖”意为“远”,“听”即听闻,合起来表示从远处听到消息或传闻。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信或正式场合的客套语,如“逖听鸿名”(对他人名声的敬称)。
“逖听”是兼具空间距离与情感色彩的词汇,既指物理上的“远距离听闻”,也包含对听闻对象的尊重态度。其常见于古代文赋、奏章及现代书面表达中,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来源。
逖听(tì t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觉察或察觉事物发生变化并加以倾听的意思。
逖听的拆分部首是辶(走),笔画数是11。
逖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释诂》。在传统的繁体字中,逖听的写法是遞聽。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逖听曾以「視聽」的形式出现。
他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汽车鸣笛声。
逖听在组词中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出现,常见的搭配有逖听声音、逖听警报、逖听消息等。
逖听的近义词包括听觉敏锐、嗅觉灵敏、洞察力强等。
逖听的反义词可以有不懂、忽视、疏忽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