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骈俪的意思、骈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骈俪的解釋

[antithesis;art of parallelism] 指骈體文,多用偶句,講求對仗,故稱

骈四乞俪六,錦心繡口。——柳宗元《乞巧文》

自秦迄 隋,文體遞變而無異名,自 唐以來始有古文之名,而目六朝之文為骈俪。—— 李兆洛《骈體文鈔序》

詳細解釋

亦作“ 駢麗 ”。1.對偶藻飾之辭。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本朝之文,循 五代 之舊,多駢儷之詞。”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初,邑人自 宋 季以駢儷雕刻為學,莫有談 周公 仲尼 之道者。” 清 趙翼 《廿二史劄記》卷九:“蓋 六朝 争尚駢儷,即序事之文亦多四字為句,罕有用散文單行者。” 清 趙翼 《人面竹》詩:“老夫喜駢麗,摘字為尋對。” 郭沫若 《曆史人物·論曹植》:“ 锺嵘 曆仕 齊 梁 ,在當時正是文尚骈麗,詩重聲律, 南朝 的文人極端重視藻飾的時代。”

(2).指骈體文。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既曰言不文,豈堪作駢儷。” 清 李兆洛 《<骈體文鈔>序》:“自 唐 以來,始有古文之目,而目 六朝 之文為駢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骈俪(pián lì)是漢語中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與文體特征,特指詩文詞句的對偶形式。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1. 字義解析

    “骈”本指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對稱;“俪”意為成對、配偶。二字組合強調語言結構的工整對仗,要求字數、結構、詞性及平仄相互呼應。例如《說文解字》釋“骈”為“駕二馬”,《廣雅》注“俪”為“耦也”(成雙之意)。

  2. 修辭學定義

    指上下句在詞義、音節、句式上的嚴格對應。如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所言:“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揭示對偶符合自然法則。典型如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骈俪典範。

  3. 文體特征

    魏晉至唐宋盛行“骈文”,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四六句式、典故辭藻。清代李兆洛《骈體文鈔》指出:“骈俪之文,以意運辭,以辭成篇”,強調形式與内容的統一。

  4.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骈俪”仍用于形容對聯、律詩頸颔聯等對仗形式。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即符合平仄對仗的骈俪表達。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骈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ián lì,主要用于文學領域,具體含義及特征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文體指代
    指中國古代的骈體文(又稱“骈文”),其核心特征是通篇以對偶句構成,講究對仗工整、聲律和諧。例如柳宗元《乞巧文》中的“骈四俪六,錦心繡口”即是對骈俪文體的典型描述。

  2. 修辭手法
    廣義上也指一種修辭方式,即語句兩兩相對,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似,并注重平仄和音韻的協調。


二、文體特征

  1. 對偶工整
    骈俪文以雙句(骈句)為主,上下句在詞義、詞性、句式上嚴格對應,如“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 藻飾華麗
    多用典故、辭藻修飾,語言繁複典雅,如宋代趙彥衛提到“本朝之文循五代之舊,多骈俪之詞”。
  3. 聲律和諧
    注重平仄搭配和音韻節奏,增強文章的韻律感。

三、曆史演變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骈俪文的代表作品(如《滕王閣序》)或修辭技巧,可參考文學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堆哀時阿毗地獄百孔千瘡本利镖頭逼曙常家禅戶蚩尾沖浪運動黨堅勢盛道途堕馬妝額手加禮肥胡奮翔梗拒工程熱物理學關小龜折咴咴冀鈔解吏姐妹雞鳴而起晉接矜疚錦囊佳制絶後蚗蠪句己轲愈虧敗斂淚陵陷靈應理人沒心腸綿力薄材磨磚木綿内酒蹑逐旁人拼購人急智生甚沒十月水芝棠樹同經通舊杇刀吳口武台五沃象緯夕币鋅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