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弄瓦的意思、弄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弄瓦的解释

[birth of a girl] 旧时生女的代称(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人把它给女孩子玩)

详细解释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纺砖,古代妇女纺织所用。后因称生女曰弄瓦。 元 方回 《五月旦抵旧隐》诗:“长男近弄瓦,累重詎足贺。” 缪荃孙 《艺风堂友朋书札·致缪佑孙》:“ 洪星使 之妾临产,所备一切,均照西俗……奈五月中竟咏弄瓦,颇觉扫兴。”参见“ 弄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弄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典故性词语,其核心含义指生女儿。该词源自古代礼仪文化,承载着传统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本义

    “弄”指把玩、戏耍,“瓦”特指古代纺织用的纺锤(陶制)。合称“弄瓦”,字面意为让女婴玩耍纺锤,象征其未来从事纺织劳作的角色定位。《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古人称生女曰弄瓦”。

  2. 文化象征

    与生男“弄璋”(给男婴玉器玩耍)相对,“弄瓦”反映古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礼记·内则》载“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印证女性自幼习纺织的礼俗传统。

  3. 典源考据

    语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汉代毛亨注:“瓦,纺塼也。”即纺锤,点明器物与女性职责的关联(《毛诗正义》卷十一)。


二、古今用法演变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弄瓦:生女的代称。”

    参考链接(汉语大词典官网)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瓦:纺锤。古代给女孩瓦玩,希望她将来能任女工。后因称生女为弄瓦。”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官网)

  3. 《诗经》研究文献:

    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辨:“瓦为纺专,乃妇人所用。”印证器物与性别的文化绑定关系。


四、示例用法

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其中“弄獐”为“弄璋”之误,反衬“弄瓦”作为对应词的稳定性(《苏轼诗集》卷十一)。


结语

“弄瓦”作为汉语文化词,既映射古代劳动分工与性别期待,亦在语言演变中成为生女的代称。其释义需结合《诗经》典源及历代训诂,方得全面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弄瓦”是中国古代对生女的传统称谓,其含义与文化背景如下: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1. 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斯干》中“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这里的“瓦”并非普通瓦片,而是指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锤(纺砖),象征希望女孩未来精于女红,具备持家能力。

  2. 性别象征
    与“弄璋”(生男)形成对比:“璋”为玉器,寓意男孩未来品德高尚、地位显赫;“瓦”则关联纺织劳作,体现古代对男女社会分工的期待()。

二、文化意义

  1. 传统习俗
    古代生女时以纺锤作为婴孩玩具,寄托父母对女儿成为贤妻良母的期望,反映了农耕时代女性以纺织为核心的家庭角色定位()。

  2. 贺词用法
    “弄瓦之喜”是祝贺生女的传统表达,与“弄璋之喜”(贺生男)并列,常见于书信、诗文()。

三、现代认知

  1. 中性化使用
    现代多作为文化典故使用,但需注意其隐含的性别刻板印象。如今更提倡以平等视角看待生育贺词()。

  2. 相关趣闻
    唐代李林甫曾误将“弄璋”写作“弄麞”(獐鹿),成为历史笑谈,侧面印证该词的礼制重要性()。

四、总结

“弄瓦”承载了中国古代性别分工的文化印记,其核心是通过象征物表达对子女的期许。尽管现代已淡化性别角色限制,但作为传统词汇,仍常见于文史研究和特定礼仪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按部就班罢倦包办贝尔电话实验室偪下嘲叱虫虫冲人丑音雕鸷迪简地中厄尔尼诺现象二泉凤衣凫茨感授构缀观今宜鉴古官韵黑底猾竖焦鬲骄易贾谊鵩羁服金钗经实精手赍志麇裹了道凉榻黎绿驴鼠明光鋥亮摩跌木假山暖玉鞍潘安平头百姓普徧铅粉漆布弃咎穷雉铨闱如臂使指生支事不有余守约施博泝测遡流剔股头囟儿土礼侠烈祥气详思小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