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牛螉的意思、牛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牛螉的解释

飞箭一类的兵器。 南朝 梁 简文帝 《艳歌行》之二:“左把苏合弹,傍持大屈弓。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得以书抽虎僕,射用牛螉。”参阅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牛螉的汉语词典释义

牛螉(niú wēng)是汉语中对牛虻的别称,特指双翅目虻科昆虫,常栖息于牲畜周围,以吸食牛、马等动物的血液为生。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生物学定义

    牛螉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体型粗壮似蝇,口器刺吸式,雌虫吸血,可传播牲畜疾病。雄虫则以植物汁液为食。

  2.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虫部》载:“牛虻,一名牛螉,生牛马群中,啮血为食”,说明其习性及与牲畜的共生关系。

二、词源与方言差异

三、文化隐喻

因牛螉叮咬可引起牲畜躁动,古文中偶借喻“顽固纠缠者”,如《农政全书》载:“驱牛螉犹避小人,谓其扰而不休”。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李时珍《本草纲目》(1596年),虫部第四十卷。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3年。
  3. 《汉语大词典》第7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891页。

参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数据库(需学术访问权限)、地方志《江南虫豸录》。

网络扩展解释

“牛螉”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寄生虫,具体解释如下:

  1. 字义解析

    • 螉(wēng):形声字,从虫翁声,本义指寄生在牛马皮肤上的虫类。《说文解字》记载:“螉,虫在牛马皮者。”
    • 牛螉:俗称牛马身上的寄生虫,可能指类似虻或蝇类的吸血昆虫,或是皮肤寄生蠕虫。
  2.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虫部》,清代段玉裁的注解中进一步明确其寄生特性。康熙字典也沿用此释义,并标注其读音为“乌红切”(即wēng)。

  3. 扩展信息
    古代中医可能将此类寄生虫与病理现象关联,但具体种类需结合现代生物学考据。例如,英语翻译为“wasp”(黄蜂),但实际可能更接近虻类或马胃蝇等寄生昆虫。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注》及动物寄生虫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案法班门弄斧包覆徧晓卜卜长活垂天藂林从亲粗话寸马豆人贷放大伦灯台不照自东挪西借斗蟋蟀赋才干霍乱贯结徽风火林山坚苦卓絶焦眉愁眼角糉籍兵金轩棘署酒评鲁赵樛枝狷浅聚唇快心遂意款兵亏蟾冒破棉线木活攀条配套蓬蒿皮带入神儒席散叛发三人行必有我师杀鷄吓猴沈思首计松社澾瀸填债体虱万马奔腾慰解问一答十饷人晓暾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