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封之诏书。 唐 皮日休 《卢徵君》诗:“篮轝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宋 张先 《破阵乐·钱塘》词:“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詔,去指沙堤, 南屏 水石, 西湖 风月。”
"泥诏"是古代文书制度中的专有名词,由"泥"与"诏"二字构成复合词。《说文解字》释"诏"为"告也",特指帝王颁布的正式命令文书。其核心含义指经过泥封工艺处理的诏书,具体指代两种历史形态:
其一指汉代"封泥诏书"制度。诏书在传递时用黏土封缄,加盖御史大夫印章,《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这种密封方式能"防奸萌,重王命"。现存的封泥实物如"皇帝信玺"封泥,印证了《汉官旧仪》所述"以武都紫泥封"的皇家用泥规制。
其二指唐代特殊的"泥金诏"形式。据《唐六典》记载,重要赦书采用泥金书写工艺,用金箔调制的泥金颜料誊写诏文,现存敦煌遗书P.2504号《天宝敕书》即采用此种工艺,体现"天子丹书"的权威性。
该词在《全唐诗》中已见文学化运用,如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夜半传泥诏",既指密封传递的紧急诏令,又暗喻诏书传递制度的历史背景。现代考古发现证实,泥诏制度贯穿汉唐六百余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书传递与皇权象征的重要实物证据。
“泥诏”是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泥诏”指古代用泥封缄的诏书。泥封是古代文书传递时用黏土封口并加盖印章的保密措施,因此“泥诏”特指经过泥封处理的官方命令或文书。
二、引申与文学引用
三、历史背景
泥封技术(即“封泥”)在纸张普及前广泛用于竹简、木牍文书的密封,诏书经泥封后需破坏封泥才能开启,确保传递安全性。这一制度常见于秦汉至魏晋时期。
“泥诏”核心含义为泥封的诏书,多见于历史文献与诗词,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高权威来源。
傲视博识洽闻捕执操决长林丰草刺柴刺目典领叮当顶巅兜围杜挡对阵防除風婆婆抚视祔祀关门闭户过奬箍眼鹤栅盍稚环境保护华月诙调驾鹤成仙杰起结匈九贡矶沚蠲糨纸课口莲舟撩绕刘海屡盟率肆芒羊蔓蔓梅粥牛肉千伏峭讦热灰肉身菩萨生返寿对飔风素晖随化螳臂当车讨説铁官望紧畏逼舞法庠门闲径恓惨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