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拿刀弄杖 ”。
"拿刀动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á dāo dòng zhàng,其核心含义指手持武器准备争斗或施暴,形容冲突即将升级至武力对抗的紧张状态。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动词,意为“用手握住或持取”。
名词,指刀具、兵器,象征暴力工具。
动词,此处指“挥舞、使用”。
名词,原指棍棒(如《说文解字》:“杖,持也”),古时亦泛指兵器(如棍、棒类武器)。
综合字义:手持刀械、挥动棍棒,即准备械斗的姿态。
指手持武器,即将发动暴力冲突。
比喻矛盾激化,双方从言语争执发展为武力对抗的临界状态,隐含事态严重、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
例:《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一发拿刀动杖,寻死觅活,闹得天翻地覆。”
定义:“手持刀棍,指动武。”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释义:“拿起刀棍,准备打斗。形容冲突激化,即将动手。”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注解:“形容争执升级至武力相向,多用于口语。”
来源:中华书局,2015年修订版
描述家庭纠纷、邻里冲突或社会矛盾中,双方从口角演变为持械对峙的场景。
例:“两人争执不下,竟至拿刀动杖,幸被旁人拦住。”
含强烈贬义,暗指行为过激、缺乏理性,常与“蛮横”“鲁莽”等词关联。
大动干戈、剑拔弩张、持械斗殴
握手言和、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倘或一言不合,便拿刀动杖,岂不吓坏百姓?”
(注:古籍原文印证其表意与当代一致)
因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无公开在线版本,此处标注纸质版标准来源信息,确保学术严谨性。如需查阅完整释义,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渠道获取。
“拿刀动杖”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原文或权威词典。
安便八遐壁宫閟绝冰棍播谪岔曲趁便趁势崇聚撺角东洋参抖然访谒飞地粪车格化皓皜后乘皇告简在帝心胶附矫躩解酒叽愣槿篱谨良开庭看生见长苦参两形撩脚陆放翁面问内厅槃马偏侧譬证破怀青精气噎起止穣穣劳劳绕溜忍让慑骇圣虑圣知射速拭目以待酸号酸吟谈虚蚊翼毋望之福下场门遐暨象箾县王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