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根的树,其上部枝干连生在一起。旧时视为祥瑞。《后汉书·安帝纪》:“﹝ 元初 ﹞三年春正月甲戌…… 东平陆 上言木连理。” 宋 曾巩 《<金石录>跋尾·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翕 尝令 澠池 ,治 崤嶔 之道,有黄龙、白鹿之瑞。其后治 武都 ,又有嘉禾、甘露、木连理之祥。皆图画其像,刻石在侧。”
“木连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不同根的两棵树,其枝干在上部自然连生在一起的现象。古代将此视为祥瑞之兆,象征自然和谐与吉兆,常见于史书记载,如《后汉书·安帝纪》提到“东平陆上言木连理”,宋代曾巩的《金石录》也记载相关事例。
比喻意义
主要比喻夫妻感情深厚或亲密无间的关系,强调彼此扶持、形影不离的状态。例如“连理枝”常被用来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在地愿为连理枝”。
使用场景
文化背景
该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德行相关。例如《白虎通·封禅》提到“德至草木,朱草生,木连理”,将祥瑞与君主德行联系。
总结来看,“木连理”兼具自然现象与人文象征的双重属性,既反映古代对自然奇观的观察,也承载着对美好关系的期许。
《木连理》是指将木材通过制作、装配等技术方法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的工艺或者技术。此技术原本用于建造房屋、制作家具等领域,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通过木连理,可以实现木材的稳固固定,增加美观以及提高耐用性。
《木连理》的拆分部首是木,在《木连理》中木部作为整体既含义也是读音的一部分。关于汉字的笔画,《木连理》总共有9个笔画。
《木连理》一词的来源比较明确,源于汉字的演变和使用。虽然没有具体的来源起源,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和木工技术中,人们利用对木材的连接和固定,创造出更坚固和美观的结构。
《木连理》的繁体字为「木連理」。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今有所不同。对于《木连理》这个词,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有一些差异。不过具体的古代写法在现代资料中暂无准确记载。
1. 他利用木连理的技术制作出一张原木餐桌,十分别致。
2. 这座古老的寺庙保存完好,建筑采用了精细的木连理工艺。
3. 这个木连理的花架结实耐用,正好用来摆放盆栽植物。
组词:木工、木制、木材、木构、连理术。
近义词:木相连、木互相连接。
反义词:木分离、木分开。
凹面钟百障抱关鼈懆冰凝蚕儿尺蘖传载点金作铁雕影邸宅冬烘遁世絶俗耳背耳韵公平合理拐仙犷厉官所贵欲痼疾蝈蝈儿合金横草之功话不虚传火繖煎促蹇脩嗟惧浄理巨宝空方浪漫主义寥阒没词儿迷惑不解莫高窟暮翠朝红拏云手浓谲陪伴贫疾裒撮剖符七横八竖清云泉扉三百六十行十二时粟红贯朽笋干条脱贴体体靣屠贩违爽五凉呜呜啕啕系表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