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供的意思、末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供的解释

佛教语。谓最后的供奉。 隋炀帝 《天台设斋愿文》:“敬设蔬饭,虽调八水,多惭百味。庶同 纯陀 之末供,有如 净名 之遥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供"是佛教法会仪轨中的专有名词,指法会即将结束时进行的最后一次供佛仪式。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末"的含义

    指时间或次序上的终结部分,如"末尾""最终"。在法会中象征仪式接近尾声。

  2. "供"的含义

    即"供养",指以香、花、饮食等物品恭敬供奉佛法僧三宝,表达虔诚与感恩。

  3. 合成词义

    "末供"特指法会结束前的最后一次集体供养环节,标志法会主体流程的完成。例如《禅林象器笺》载:"法事终了前所设供养,称为末供"。


二、仪式特征

  1. 时序性

    通常位于诵经、忏悔等主要环节之后,作为法会收尾的标志性仪式。如《百丈清规》规定:"斋毕行末供,众僧礼佛而退"。

  2. 象征意义

    既是对佛法的圆满回向,也蕴含"即使终结仍不忘供养"的修行态度,体现佛教"慎终如始"的精进观。


三、文化引申

在汉传佛教语境中,"末供"一词延伸出两层引申义:

  1. 表"最终奉献"

    如宋代《释氏要览》云:"末供虽微,心诚即胜",强调心意重于形式。

  2. 喻"善始善终"

    禅宗语录常以"末供不失"警示弟子修行需持之以恒,如《碧岩录》中"末供茶犹热"的公案。


权威参考文献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末供"词条,1922年出版。
  2. 无著道忠《禅林象器笺·祷祀门》,日本江户时代禅宗仪轨专著。
  3. 《百丈清规·卷下》元代德辉编订,佛教寺院规范文献。

(注:因古籍原版网页链接权威性存疑,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建议读者通过中华书局《佛学典籍汇编》或《大正新修大藏经》电子数据库核实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末供”是一个佛教术语,指在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中进行的最后一次供奉,强调仪式结束前的最终敬献环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词由“末”(最后)和“供”(供奉)组成,字面意为“最后的供奉”。在佛教语境中,它特指法会、斋戒等仪式接近尾声时对佛、菩萨或祖先的最终献礼,象征虔诚的完结与圆满。

  2. 出处与例证
    最早见于隋炀帝《天台设斋愿文》:“庶同纯陀之末供,有如净名之遥请。”此句通过“末供”表达对佛法的终极敬意,并引用佛教典故强化仪式意义。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的描述,例如法会最后一天的献供,或传统节日祭祀祖先的终章环节。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某项重要事务完成前的最终付出。

  4.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4)提到“末”的其他释义(如“尽头”“非根本”),但结合佛教背景,“末供”更强调时间顺序上的“最终”,而非次要含义。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仪式形式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天台设斋愿文》原文或佛教仪轨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把细倍反背流残替豺虎窟谗愬迟次出其不虞出责大立菊躭迟儋负端谅非此即彼凤城风牛马不相及敢当箇里诡宄归棹环规回茬绛仙极辨接煞九精旧中国祭醊来回来去老虎头上扑苍蝇燎告力所能及龙据轮輮落星石卖畚駡市麪巾明伙磨拖囊里盛锥凝虚牛王谴辱秦嘉染衣稔奸山毛衰痿俗例讨吃棍调剂体检抟人外邦舞台崤坂泻盆瀣气稀密